谁愿为光伏生态而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3:34 1

摘要:如果说商业生态是水,企业就是鱼。水质变差了,无论是巨鲸还是小鱼小虾,受到的影响都一样。同样,如果光伏的“水质”不改变,当下的悲剧还会循环往复地上演,夏日短促,严冬漫长。

引言:

如果说商业生态是水,企业就是鱼。水质变差了,无论是巨鲸还是小鱼小虾,受到的影响都一样。同样,如果光伏的“水质”不改变,当下的悲剧还会循环往复地上演,夏日短促,严冬漫长。

我们应当如何形容当下的光伏生态?恐怕不是仅“恶劣”两个字可以囊括。在企业没有底线的恶性竞争下,在地方政府推动、资本加持下,光伏低价中标、恶意挖角、剽窃技术、相互攻击等现象层出不穷。

如何重构大国光伏生态,共建一个和谐、共赢、健康的生态环境,是摆在所有光伏同仁眼前的问题。

谁当为光伏生态而战,谁会为光伏生态而战,谁能为光伏生态而战?这是我们一E直在思考的问题。或许,210大硅片生态圈的建设,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现在可以说,在长达4年的182与210的对决中,210基本胜出。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210R矩形硅片甚至呈现阶段性紧缺状态。

截至2025年3月,210生态引领者TCL中环210硅片出货已超200GW。展望光伏行业发展,210+N将重塑行业生态,引领光伏行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10生态的构建者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我们今后就能做得更好一些吗?所以,在今天我们其实有必要重点讨论一下光伏这个行业的生态。我们的生态,其实也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态,以前曾经很健康。

01科创研发实力越强,对未来就判断越准

集邦咨询数据显示:到2024年年底,大尺寸硅片产能持续加速扩张,产能达1174GW,市占比将达98.77%,这意味着大尺寸硅片产能占比已攀升至近99%,成为绝对的主流趋势。其中,210尺寸产能达457GW,占比达38.46%,较2022年提升46.33%,占比持续上升。

据其预计,2025年210系列硅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达60%;未来几年,210系列硅片产能占比仍将一路攀升,预计2029年突破90%大关,达91.2%。

提出210大硅片的TCL中环:

2019年8月,推出了12英寸(边长为210mm)超大硅片“夸父”系列产品;

2020年5月,率先将N型210硅片纳入报价体系;

2023年7月,210硅片出货突破100GW;

2025年3月,210硅片出货突破200GW!

受益于210大硅片的成功,TCL中环也成为市占率第一的硅片企业。

以上这些成果似乎水到渠成。但是如果把时间拨回2019年甚至2023年,市场对210硅片的前景在当时还很难形成统一认识。210大硅片产品问世之初,可谓困难重重,阻力重重,质疑扑面。

当时,光伏行业主流仍是158.75mm和166mm硅片,182mm阵营刚刚崭露头角。210硅片跨度大,被认为“不切实际”。

就那时的情况来看,推出210硅片确有难度:210硅片对拉晶、切片、电池及组件工艺提出更高要求,良率问题成为初期最大障碍。除了技术难度大外,产业链适配性也有问题,当时玻璃、支架、逆变器等配套尚未成熟,部分企业担心210的兼容性问题,终端电站也需要跟着调整。

一个尺寸的小变化,需要整个产业链条跟着做出调整。

此外,210还要面对来自182阵营的挑战。

对于210的前景,TCL中环是一直非常笃定的,且坚地认为,210硅片会是硅片尺寸的终极尺寸。

至少到目前的事实的确如此:210之后,市场上再没有推出比这个尺寸更大的硅片。

硅片尺寸当然不是越大越好,组件尺寸也不是越大越好。210恰到好处,位于光伏晶体硅片的最大边界值。

最高级的销售,不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为客户创造需求。TCL中环相信,210正是市场需要的产品,虽然市场一时混沌,客户一时不能理解,但是事实会证明谁是正确的。

TCL中环笃定的原因无外乎两个:其一,坚信硅片有大尺寸价值。硅片尺寸变大、组件功率提升,从而实现制造环节和系统成本的降低。其二,长期深耕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半导体硅片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对210硅片技术有信心。210可以兼顾效率、成本、稳定性。

《蜘蛛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TCL中环也坚信:技术越强,眼光越准;实力越强,判断越准。

02一次偶然,改变整个行业走向

TCL中环是210硅片的发起者。但推动210的,除了TCL中环以外,离不开天合光能等一批电池、组件企业的共同努力。

2019年8月,TCL中环发布210硅片后,很快得到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组件厂商的积极响应。

2020年7月9日,TCL中环与天合光能牵头,光伏产业链上下游39家企业,共同组成了600W + 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共同推动基于大硅片技术的超高功率组件研发和应用。

这39家企业覆盖硅片、电池、组件、跟踪支架、逆变器、材料及设备制造商等。这也意味着这39家企业愿意适配210大硅片做出相应调整。

2020年11月27日,TCL中环、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阿特斯、润阳股份、上机数控、环晟等8家企业联合发布倡议,提出在210-220mm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210 +/- 0.25mm 作为唯一尺寸,并依照此硅片尺寸,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

“210生态联盟”,引领行业在“大尺寸”潮流之下,推动产业链全面升级;同时,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造方式创新,在实现全产业链大幅降本的同时,引领光伏行业加速进入6.0、7.0及N型高效时代。

在210生态联盟的建设上,天合光能居功至伟。

182阵营公司曾坚定地认为,210产品在工艺上有度、在物流上有挑战。210的拥趸天合光能,最早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并且向业界全面公开了210产品解决方案,包括组件版型尺寸、安装孔位置、边框设计、材料工艺、包装物流等全套方案,从而引导全行业迈向210。

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博士回忆:“比如,将210产品装进标准的集装箱,这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是需要许多经验积累和诀窍。为了推动行业尺寸统一,天合光能本着开放、共赢的初衷,邀请了多家头部友商相关负责人来我们公司好几次参观考察,现场观摩,甚至还安排实际操作的员工来我们公司取经,可以说是手把手地传授经验。”

在210生态建设过程中,天合光伏展现出行业领袖的气质,不计个人得失,坚持 做“对”的事、“难”的事,需要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努力的事。正是由于坚定地看好210,专注于210技术解决方案,因此,天合光能才能在行业内创造性地推出了210R矩形硅片,最终才促成了组件尺寸的统一。

此刻,赶碳号倒是有点感慨,曾经光伏行业有过这样的“蜜月”时光。这在刺刀见红的今天,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其实,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当下,光伏市场中仍然有一些光伏商业生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协鑫集团董事会主席朱共山,就曾反复提到共建光伏开放、协作的生态链。

2023年,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导下,华晟和很多企业机构一起成立了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尽管是一家创业公司,但华晟多年以来一直与全行业共享HJT专利技术。该平台定期开异质结技术和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的沟通会,有力推动了异质结生态的建设。

210生态的价值,是可以量化的。210的推动者、天合光能的技术专家,根据度电成本这个唯一的金标准,统计下来,210相较166和182来说,所创造出的新增直接经济价值,是580个亿!

03平台的价值,在于开放和包容

据亲历者回忆,当时TCL中环、天合光能以及众多企业成立210平台,初衷其实倒不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而是为了推广这种新标准、新技术,推动行业降本增效,降低度电成本。

当下,正因为光伏的生态很差,所以才需要引领与共建。任何平台的价值,之所以能够成为平台,关键在于开放与包容。

除了行业技术龙头的引领,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共赢的行业生态还需要一个平台来牵引,把行业企业、企业资源集中起来,把所有力量调动起来。

TCL中环构建的硅片生态,以工业4.0技术平台为基础。210生态圈,只是其硅业片生态中的一环。

有着60多年历史的TCL中环,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与贡献不必多说。另外一个事实是,TCL中环的生产效率长期以来位于行业最高水平。以2024年3季度为例,TCL中环的N型产品实现单台月产领先行业次优约505kg、公斤出片数领先行业次优企业约1片。

这些在其他企业看起来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TCL中环是如何做到的呢?其构建的工业体系,支持其迅速就某些参数做出调整。这种灵活、快速的响应背后,则是中环近年来投入巨资打造起来的More Smart(工业 4.0 客制化产线、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正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以需定产的生产方式。

依托于这个平台,TCL中环与上下游客户协同,建立起柔性化合作模式,参与客户产品Design in。这也使得产品具备高可追溯性,同时也提升了公司自身和客户的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看,这既是硅片创新式智造的平台,也是硅片生态的一部分。

如果说210是TCL中环预判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客户创造出需求,那么Total Solution,就是作为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能够真正从客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出发,竭尽所能提供全产品解决方案。

正因为参与客户产品Design in,所以TCL中环才能持续增强客户黏性,并且可以在TCL中环的创新平台上诞生更多新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自身才有价值。

后 记

210生态的成功,既是历史,其实也辉映着今天。

210的应用场景足够丰富,已经与TOPCon、HJT、BC多种N型技术深度结合;TCL中环的薄片化技术不断突破、工业4.0体系助力工艺持续优化升级,也将会继续为行业产品技术升级带来更多可能性。

行业生态虽然很糟,各种背刺对手、以邻为壑的事情仍然层出不穷,但种种迹象显示,光伏的春天,已经在路上了。

未来,我们这个行业的专利交流互换、人才引进与流动、产品研发创新等,是不是可以更加合理有序,而不是像现在?

光伏,是一个完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检验、来定义的行业。现在,真的需要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是我们从一个光伏大国发展成为光伏强国必须要做的事:光伏的标准体系,亟需建立完善起来。

小到一个个体和组织,中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尽磨难,渡尽劫波,才有可成长、成熟起来。光伏的路,道阻且长。

END



来源:赶碳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