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美国将开始征收“对等关税”,即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农产品关税也将于4月2日生效。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新政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这将会给能源市场带来何种影响呢?《石油商报》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对该话题进行探讨。
01
必须充分考虑特朗普新政的深度、广度及其长期延续实施的可能性
全面扭转数十年来,甚至是二战以来美国长期发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自由贸易旗手的角色,从单边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转向对等关税,新一届特朗普政府将这一政策理念和构想全面付诸实施,已是箭在弦上。由于以下原因,我们对特朗普这场关税战的深度、广度及其持续性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特朗普闯入政坛以来历经坎坷,第一任期内饱尝暴力性动乱围攻和军事政变威胁,2020年败选到2024年大选期间,他本人及其家族更遭到了全面的司法官司,几乎被正式判刑和剥夺参加竞选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他仍能在2024年大选中卷土重来,席卷总统竞选选举人票和选民票多数、国会参众两院多数议席和全美50州中27个州长的多数,外加他在第一任期里建立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构成中,保守派占2/3的显著多数格局,赢得美国史上罕见的“帝王总统”(The Imperial Presidency)权位,表明他的社会支持基础足够广泛、稳固,而且在法律、体制上已经具备了足够巨大的权力来推行他所期望的变革。
“二进宫”之后,特朗普已无争取连任的后顾之忧,推行激进变革反而有可能助力他绕过宪法修正案限制,进而争取2028年再次连任。
与第一任期内特朗普作为“政治素人”手头几乎无人可用的情况不同,这一任期内特朗普可用人手充裕,而且共和党内与他理念相近的崭露头角的新生代年轻政客已经为数甚多。其中,副总统万斯被许多人视为未来美国人民领袖,与民主党高层的老气横秋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决定了特朗普施政影响的不仅仅是未来4年美国内政外交,而且很可能将影响未来8年、12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美国政策路线。
在国际上,特朗普第二次胜选和他即将推行的变革政策影响必然通过大国政策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波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进而对整个全球贸易政策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作为国际公认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最成功的故事,作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维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导向多边贸易体系,至少在目前一段时期内最符合我国的利益;但我们必须区分自己的期望与现实,根据19世纪金本位和全球贸易自由化“黄金时代”之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和两次世界大战历史,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包括全面实施对等关税在内的“特朗普新政”的深度、广度及其较长时期延续实施的可能。
02 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面临且需要深刻变革
从更大背景、更长时间跨度上考察,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10月30日签署、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今,已有77年之久。在这超过三代人时间发展起来的现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系,从许多具体条款到某些基本原则,都不乏违反客观经济社会规律和难以为继之处。即使是某些曾经对我国对外经贸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条款和基本原则也是如此,继续照现在样子延续下去并不符合我国长期利益。所以,尽管我们在当前需要在全世界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但毫无保留地全面维护现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的所有具体条款和基本原则,会因违反客观经济社会规律而注定徒然耗竭我国国力资源,损害我国自身利益。对客观经济社会规律,对历史规律,我们必须抱着冷峻而不仅仅是冷静的态度观察判断。
就特朗普关税战直接违反、颠覆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而言,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在内,这是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基本原则之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重要例外,是一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的、非互惠的、非歧视的优惠关税制度,在二战之后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也充分利用了这一原则和制度加快了自身的发展。然而,正如一国之内富裕地区向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样,这一原则和制度天长日久必然滋生越来越多的负面问题,最终不可持续。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而建立的现行中国超强力度转移支付制度至今31年,已经暴露出了日益不可持续的系统性风险,深刻改革势在必行,已经实施77年之久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原则及其具体制度能没有问题?能不需要深刻改革?
仅就这种差别待遇的经济可行性而言,在关贸总协定签署实施之初,作为给惠方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产出和贸易中占比高达80%以上;直到冷战结束前夕的199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定的23个发展中国家群体实际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全球比重仍只有34.4%,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名义GDP占比还要低一大截,在全球货物服务总出口比重只有20.3%……在那样的实力格局下,西方发达国家承担上述给惠责任负担完全可以承受,带动发展中国家发展,进而反哺本国经济贸易的间接利益与直接的给惠负担差距不多,或间接受益大于直接负担。但到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发达国家群体实际GDP全球占比已经跌破50%(42.4%), 西方发达国家给惠直接负担与间接收益对比关系开始逆转;10年过去了,上述逆转更加显著,给惠方国内还有可能愿意继续原样维持上述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制度吗?
我们现在也向一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单方面关税优惠、甚至零关税待遇,但未来我们迟早也会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的困境。再考虑到世贸组织现行规则中许多已经直接不利于我方且违反客观经济社会规律的条款,上述问题对我们的损害在长期内必然日益显现。
所以,对我们而言,当前需要抵抗特朗普的全面贸易战,在全世界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但不应该也不能毫无保留地全面维护现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的所有具体条款和基本原则;要因势利导,借助特朗普冲击的压力,推动现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向更符合我国长期根本利益、更可持续的方向改革发展,这才是我们的理性选择。作为一个正在国际体系运行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的大国,作为一个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我们必须在更高层次上冷静观察、深思熟虑并做好安排。
03
特朗普关税战是其财政经济全面重构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和党必须回归其作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工人党的根基。”(《2024年大选共和党党纲》序言)——特朗普关税战并非孤立的政策主张,而是其财政经济全面重构和战略收缩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朗普团队及其社会基础——“使美国再度伟大”(MAGA) 运动主张,期望的是重建美国、西方传统优势产业和在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彻底扭转传统中产阶层全面衰败的大势。为此,重建高关税等贸易壁垒是他们设想蓝图的关键,他们期望此举一方面可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而且美国的人口和市场规模也足以实现绝大多数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一方面,在国内实施大规模放松管制和“减税+简税(简化税制)”,在微观层次不仅改善大众民生困苦,而且释放从企业到居民个人等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主动精神。增加的关税收入可用于弥补国内所得税减免而造成的财政缺口,而且关税征收成本远远低于所得税等国内税收,给纳税人直接造成的税负痛苦感受也比所得税轻得多,营造出美国国内制造业复兴、“再工业化”和社会和谐的有利环境。
自1月20日正式就职以来,特朗普发布的众多总统令貌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实际上总体看来有着明晰的导向和理念。他们期望通过大规模政府裁员和压缩低效、无效、逆效的财政支出,不仅直接缓解、消除美国天文数字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潜藏的毁灭性经济风险,而且釜底抽薪显著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为企业经营和创业创造更加自由的环境,通过压缩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措施,扭转对劳动者和中产阶层的逆向歧视,消除不工作、吃救济的寄生者实际收入往往高于工作纳税的传统中产阶层的现象,从而巩固和激励他们倡导的自我奋斗的“美国精神”,进而为国家财政培育更加稳固、持久的税源。在上述蓝图中,大幅度增加关税收入,弥补所得税等国内税减少的缺口,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就总体而言,特朗普及其团队的上述理念和蓝图有其相当的内在合理性,尽管其不可行因素也很多很大,即使最终事实证明不可行、失败,也需要经历相当时间。所以,不管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与特朗普政府就其关税战开展谈判时,我们需要对上述情况有着全面、充分的认识,明白关税在其理念和总体施政蓝图中的地位,这样才能最终达成可实现的次优结果。
04 特朗普新政对能源市场影响的两面性
特朗普新政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在特朗普团队及其MAGA运动追求的上述蓝图中,能源供给充裕、价格有竞争优势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在高能耗的美国生活方式下,能源成本对美国民生直接影响巨大,而且会间接深刻影响美国人日常消费成本、价格。特朗普要保持自己的政治基础,就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翻车”;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业复兴、“再工业化”离不开能源成本优势,他们期望将低价、充裕能源供给打造成美国制造业和“再工业化”的一张王牌。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特朗普的具体政策对能源市场影响具有两面性:
首先,特朗普力推放松、废除对化石燃料的管制,激励开采使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政策必然有利于抑制能源价格。
其次,特朗普热衷于让美联储大幅度降息,此举又助推国际能源市场行情,而低利率在其上述施政理念和蓝图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廉价货币”对创业和实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美国财政客观上迫切需要降低利率,以显著削减不可持续的沉重国债利息支付负担。须知,美国国债利息支付已经超过了军费开支,成为美国财政数一数二支出项目,若这种状况延续下去,美国“主权破产”并非不可想象。
上述两种影响哪一种更为显著,还需要继续观察特朗普其他方面政策实施的情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投稿邮箱:1029926159@qq.com
编辑:蒋伊湉
校对:梁国华
审核:常斐 卢向前
来源:石油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