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说张氏先祖于唐朝末年由中原迁徙至福建三明中村乡草洋村定居,也带来了黄酒酿制技艺。因为当地山高水冷,张氏先祖用糯米为原料,酿造黄酒,御寒时饮用。到了明朝初年,张家人从草洋村迁居顶太,便也将酿酒技艺带到了顶太,他们取海拔1500多米的莲花峰山泉,以糯米和乌衣红曲
三明黄酒酿制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沿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
起源于唐代
据说张氏先祖于唐朝末年由中原迁徙至福建三明中村乡草洋村定居,也带来了黄酒酿制技艺。因为当地山高水冷,张氏先祖用糯米为原料,酿造黄酒,御寒时饮用。到了明朝初年,张家人从草洋村迁居顶太,便也将酿酒技艺带到了顶太,他们取海拔1500多米的莲花峰山泉,以糯米和乌衣红曲为原料,酿制“顶太红”。
因为莲花峰山泉水质纯净,冷冽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用其酿制的“顶太红”口味更佳清甜甘冽。发展至后来,顶太红不再只局限于人们家庭内的自酿自饮,也开始向外出售,并且逐渐积累了名气。在之后数百年的时间里,这项技艺也代代相传至今,已经历了十二代传承。
2
经久不衰
“水为酒之血,粮为酒之肉,粬为酒之骨。”顶太红在这三处,都做的很讲究,丝毫不将就,这也是其能保持良好品质,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在原料选取方面,糯米通常选取当年颗粒饱满、光泽亮丽的优质糯米;水,不仅要莲花峰山泉,还要于制酒当天清晨,挑回竹山仔溪无污染、未见太阳光的山涧泉水;粬,则是选曲尤溪坂面、大田建设等地的上等红粬。
顶太红能经久不衰,保持好口碑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始终传承传统工艺。酿制顶太红需经过浸米、蒸饭、凉饭、拌粬落缸、发酵、开耙、封缸、压榨、灭菌、封坛、陈化等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工序,酿造过程中,控温、供氧、灭菌等步骤都对黄酒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的不仅是漫长时间积累的经验,也是对这项事业不变的热爱。
3
独具特色
“顶太红”黄酒是三明黄酒的代表性项目之一,其糖度、酸度适中,不涩不冲,饮之怡畅爽口,外观呈琥珀色,是酒封坛后经窑藏多年自然陈化而来,具有醇厚绵长、色泽清靓、低糖营养、口味怡畅四大特色。2023年顶太红黄酒制作技艺被列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酒酒精浓度低,酒味醇和,营养丰富,主要用作饮料,基本没有听过饮黄酒伤身的说法(适量饮酒)。此外黄酒还可以作烹调菜肴的调料、中药辅助原料等。据现代数据分析,顶太红老酒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低聚糖、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多项指标高于黄酒国家标准,如非糖固形物为每千克含40克,国家标准为每千克≥20克,氨基酸态氮为1.8g/L,国家标准为≥0.5g/L。
来源:美食地图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