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丛台酒,作为邯郸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醇厚的情感,如同一首悠扬的诗篇,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醉骑白花路,西走邯郸城:酒与邯郸的历史共同演绎着岁月的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丛台酒,作为邯郸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醇厚的情感,如同一首悠扬的诗篇,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邯郸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 8000 多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那时,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粟谷,烧制陶制酒器,开启了酿酒的先河。从那时起,酒与邯郸的历史便紧密相连,共同演绎着岁月的传奇。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丛台之上举行 “胡服骑射” 伟大改革的庆典,为纪念改革的成功,他将赵酒赐名为 “丛台酒”。那一刻,丛台酒承载着赵国的荣耀与希望,名声远扬。“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橐踺耀武士”,那是何等壮观的场景,美酒在杯盏间流淌,英雄豪情在丛台之上激荡。这不仅是一场改革的庆典,更是丛台酒与历史的一次深刻交融,从此,丛台酒便成为了邯郸历史文化的象征。
时光流转,汉代的 “丛台置酒”,汉武帝在丛台上摆酒设宴,犒赏三军,彰显了丛台酒在当时的尊贵地位。唐宋时期,诗人们纷纷游历邯郸,李白、杜甫、王昌龄等在丛台之上举杯畅饮,挥毫泼墨。“醉骑白花路,西走邯郸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些诗句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们醉酒当歌的豪放身影,也感受到了丛台酒独特的魅力。诗人们以酒为灵感,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丛台酒也因这些诗作而声名远播,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
明清两代,邯郸酿酒业迎来新的高峰。“贞元增烧坊” 的高粱白酒,将邯郸酒的品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清乾隆南巡过邯郸,在丛台行宫饮酒观舞,挥毫写下 “美酒十千醉不辞”,从此,邯郸美酒成为进贡御酒,走进了宫廷大内。这无疑是对丛台酒品质的最高赞誉,也让丛台酒的历史地位更加稳固。
丛台酒的酿造,是一场时间与技艺的完美融合。它选用华北地区特有的优质高粱作为主要原料,这些高粱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颗粒饱满,蕴含着大自然的馈赠。辅以稻壳,稻壳的清香为酒增添了别样的风味。传统的土制老窖,是酒的孕育之地。低温发酵,让每一滴酒都在时光的温柔怀抱中,慢慢酝酿出醇厚的味道。整个酿造过程,要经过小麦制曲、稻皮作辅料、高温制曲、清蒸辅料、回醅发酵、回酒发酵、分批蒸烧、缓慢蒸馏、分级摘酒、分质贮存和精心勾兑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酿酒师傅们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匠心守护着这传承千年的技艺。
凑近闻去,浓郁的窖香扑鼻而来,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醇厚而悠长。它属于浓香型大曲酒,酒度为五十三度,其酒体无色透明,醇香浓郁,每一口都充满了独特的浓香型风格。入口绵软,落口甜净,回味长久,让人在品尝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丛台酒的系列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丛台・窖龄原浆系列,作为丛台酒业的精品,采用多年养护的老窖进行酿造,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陈藏,酒体更加醇厚,口感更加细腻。大青柔、小青柔系列,以其柔和的口感,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贞元增酒,得名于明代创立的 “贞元增烧坊”,它寓意深远,象征着天地人和谐共生。这款酒汲取自然之精华,融合五谷之精髓,具有独特的燕赵风味,让人在品尝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张海江 文/图)
来源:胖妞美食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