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万元指导填报志愿遭疯抢,教育还是寒门子弟的阶梯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2:07 1

摘要:当教育专家把“生化环材是天坑专业”编成顺口溜,当普通家庭需要购买“信息导航仪”才能避开填报雷区,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这道曾让无数寒门子弟改换门庭的阶梯,是否正在变成需要付费解锁的VIP通道?

文/编辑:朝阳山客

近日,张雪峰2025年志愿填报服务名额开抢,梦想卡售价12999元,圆梦卡18999元,产品上架仅20分钟,多省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这标价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年头,连填志愿都分三六九等了?”究竟是谁为了填报志愿的信息花费上万元?

张雪峰的名号近年来可谓火热,万元预约号半小时抢光,AI志愿卡月销过万张。这幕荒诞剧背后,其实是960万考生家庭在信息迷雾中的集体恐慌。

当教育专家把“生化环材是天坑专业”编成顺口溜,当普通家庭需要购买“信息导航仪”才能避开填报雷区,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这道曾让无数寒门子弟改换门庭的阶梯,是否正在变成需要付费解锁的VIP通道?

以中学为例,重点中学有职业测评软件、校友资源库,甚至能请来大学教授开讲座,而乡镇中学的志愿指导会,往往只是把去年考上二本的学生名单再念一遍。

这种差距不是今天才有,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鸿沟正以更残酷的方式显现,当北上广家长在直播间抢购“志愿填报秘籍”时,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还在用2G网络加载报考页面。

但把板子全打在张雪峰们身上肯定有失公允,他们不过是教育产业链上新长出的蘑菇,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滋养蘑菇的土壤。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学生,面对人生首次重大选择时仍像盲人摸象?当高中还在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标语激励学生,却少有时间教他们认知自我、了解社会,这种断裂带自然成了商业机构的掘金场。

教育公平从来不是齐步走,而是让每个出发者都看得见路标,而张雪峰现象恰似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填报志愿系统的专业化需求与传统教育服务的滞后。

当边远山区的教师开始用直播平台共享填报技巧,当985高校把招生宣讲搬进快手直播间,这些细碎的改变或许正在编织新的安全网。教育的阶梯永远不会消失,只是筑梯的材料正从象牙塔里的秘传知识,变成流动在光纤里的共享星光。

朋友圈见过有人晒出儿子被知名大学录取的截图,配文“感谢县里公益填报群里的老师”,这张没花一分钱咨询费的录取通知书,让手机前的你我依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不会落幕,只是讲故事的方式要与时俱进。

来源:山客杂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