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生堂旅游零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ippe Lesné菲利普·莱斯内于昨日(3月31日)正式退休。同时,其职务已由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接任。
中国CEO直通全球旅游零售业务!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飘 飘
近日,聚美丽从官网获悉,资生堂旅游零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ippe Lesné菲利普·莱斯内于昨日(3月31日)正式退休。同时,其职务已由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接任。
可见,对于困扰已久的旅游零售及中国市场疲软,资生堂终于开始下狠手改革了?
据悉,资生堂在官网发布一则《关于中国及旅游零售事业的组织体制·管理体制变更的通知》,即旅行零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变动,且透露最关键的信号是对恢复盈利能力、重组中国市场与旅游零售业务的决心。
图源:资生堂官网
在该通知中,资生堂表示,此举是基于去年11月底发布的Action Plan 2025-2026所述,“资生堂正在进行转型,以追求三个目标:加强品牌基础,重建盈利基础,并提升运营治理。”
同时,资生堂还强调,未来两年,计划在动荡的市场条件下建立稳健的业务模式,推动可持续利润增长。
而作为实现该目标过程的一部分,资生堂做出了重组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运营和管理结构的战略决策。
在新运营架构下,资生堂将通过对中国消费者采取一致性的策略,进一步强化品牌基础,同时加速业务增长和成本效率方面的协同效应。
在资生堂看来,该组织架构的调整能使企业灵活应对不稳定的市场环境,最大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创造价值,推动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以确保长期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已退休的Philippe Lesné菲利普·莱斯内为资生堂元老级高管,在加入企业前曾是法国海军队中尉,还在LVMH负责Kenzo Parfums多个区域的品牌或是旅游零售业务。
另一方面,从梅津利信的个人履历来看,其职业经验确实与资生堂亟需变革旅游零售渠道的现状适配。
从个人履历来看,虽说梅津利信出生于1979年,是资生堂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CEO,外媒称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略规划人才,且是企业内部少有的从欧美巨头进入日企的高管。
据悉,与前中国区CEO藤原宪太郎大学毕业即进入资生堂,后一路升迁至现总部CEO的经历不同的是,梅津利信的职业生涯始于美国,且有着丰富的全球市场任职经历。
据相关资料显示,梅津利信曾在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电通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任职,有着前沿的国际视野。
据日本logmi finance网站介绍,梅津利信直至2011年正式加入资生堂,首个职位便是负责国际业务营销部的品牌营销,其中包括多个全球品牌的产品开发。
约三年后(2014年),梅津利信进入企划部,开始他在资生堂的战略规划生涯。随后在2018年,梅津利信升任资生堂经营战略部部长,仅一年时间便成为资生堂首席战略官,2021年更是在该岗位基础上兼任经营革新本部长及代表董事总经理。
直至2023年4月,梅津利信接棒藤原宪太郎出任资生堂中国区CEO,彼时资生堂中国区业务已出现净销售额下滑的颓势。
结合资生堂现状来看,旅游零售与中国区的疲态也是其目前两大突出问题。
1.中国区连降2年,2024仅微增0.8%
而就2022-2024年来看,资生堂中国区销售额持续疲软,其中2022-2023年持续下滑,跌幅分别为6%和4%。虽2024年在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下,但仅微增0.8%。
另一方面,从资生堂近5年业绩来看,盈利能力减弱,尤其是营业利润在2024年暴跌73%,成了其突出困局。
而全球各区域市场飘红之中,2024年中国区的增长乏力成了“显眼包”。对此,资生堂指出,中国市场的严峻形势预计会持续。
不过,资生堂还透露,中国市场份额已从去年开始稳步恢复并扩大,并由2019年的19.1%增至去年的25.2%。
2.旅游零售依赖症难解?
另一方面,昔日日本代沟鼎盛期,一度是资生堂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但是过去几年,随着疫情减少旅游出行、电商渠道快速瓜分市场份额,加上日妆整体声量大不如前,尤其是昔日痴迷于日本代购的中国消费者(因核污水等原因)转向其他品牌或国货等,对资生堂在该渠道的销售额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也直接体现在资生堂旅游零售利润缩水,其中2024年资生堂集团海南免税渠道销售额缩水三成,加之韩国市场的疲软,导致其全球旅游零售业务下滑18.6%。
图源:资生堂官网
如此看来,梅津利信此次的上任,或是意在发挥其多区域市场的操刀经验以及战略规划能力,同时减少更为冗杂的组织决策链路,以更有效、灵活的方式调整这两大板块,以做出更高效的应对之策。
正如,资生堂在本次通知中所言,“为了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最大限度地从客户出发创造价值,我们将通过面向中国消费者的综合方法,进一步强化品牌实力,加速从增长和成本效率两方面创造协同效应,向可持续创造利润的高质量增长转型。”
随着各大美妆巨头们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聚美丽发现部分企业受困于中国市场及旅游零售业务。
在旅游零售业务方面,另一日妆巨头高丝也在去年年报中提到,2024年旅游零售渠道净销售额暴跌16.6%,其中中国旅游零售更甚,大跌41%。
不仅如此,雅诗兰黛深受旅游零售困扰已是“公开的秘密”。在2024财年(2023年7月-2024年6月)财报中,雅诗兰黛集团披露,雅诗兰黛、蒂佳婷Dr.Jart+和倩碧等品牌净销售额下跌,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大陆及亚洲旅游零售业持续承压。
而在最新财报中,雅诗兰黛集团持续提及,备受旅游零售下滑困扰。雅诗兰黛集团表示,2025财年Q2(2024年10-12月)在亚洲和EMEA地区(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的合称)销售额下滑,与当地旅游零售环境充满挑战有关,特别指出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消费情绪的低迷。加之,韩国净销售额下跌也与蒂佳婷Dr.Jart+品牌在去年11月,从旅游零售渠道的战略退出不无关系。
据悉,旅游零售含机场、飞机和邮轮等免税店,主要消费群体为中高产人群,整体定位以高端为主的美妆巨头们,一早就将这一渠道作为寻求新增量的出口。因此,在网络及社交媒体还不发达的年代中,日韩代购、欧美代购是专柜之外的另一大高端美妆销售渠道。
以雅诗兰黛为例,如今已是在免税渠道渗透率最高的国际美妆巨头。
据远川研究所数据显示,2009财年,旅游零售的全年销售额占比约6%,而2021财年已提升至28%,数额约达315亿元,其也成为了雅诗兰黛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主要法宝。而彼时同行,欧莱雅、资生堂的旅游零售占比仅在10%。
但是近年来在渠道萎缩、价格战等夹击下,零售渠道的声量与高端价值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如今小红书上还有部分消费者透露雅诗兰黛、资生堂等产品在免税店价格创历史新低。
图源:小红书
同时,中国市场的急剧增长黄金期逐渐消散,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等都面临增长停滞或是放缓的困局。
恰如科蒂首席执行官Sue Nabi声称, “中国不再是美妆行业短期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因此,某种程度上,中国消费者是美妆巨头旅游零售渠道收入的主力军,故巨头们在华业务的重组中必定伴随着旅游零售的调整,两者的同步操刀变革或是眼下的破局关键。正如,今年3月,丝芙兰任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uillaume Motte直接亲自操刀中国区业务。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妆巨头们,让更高层的领导直接参与一线业务,进行扁平化管理,如直接接管中国区业务,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冗杂的决策流程对事态发展所带来的滞后性与误判,同时也可减少频频更换或试用“中国通”高管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此之下,作为战略规划上难能可贵的人才,聚美丽也期待梅津利信上任后,能早日解开资生堂在中国及旅游零售业务上的困局。
信息来源:资生堂官网、logmi finance、小红书、领英
视觉设计:乐乐
责任编辑:高高
来源:聚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