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全员营销”争议:当KPI压垮基层,谁为变相摊派买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1:35 1

摘要:春寒料峭的2025年,一则关于中国石化强制摊派养车卡销售任务的消息在社交媒体炸开了锅。加油站员工自曝"工资刚到手就买回滞销品"的辛酸经历,揭开了这家能源巨头光鲜业绩背后隐秘的考核生态链。这场延续十余年的"左手领工资,右手交罚款"怪圈,正将国企市场化转型中的深层

春寒料峭的2025年,一则关于中国石化强制摊派养车卡销售任务的消息在社交媒体炸开了锅。加油站员工自曝"工资刚到手就买回滞销品"的辛酸经历,揭开了这家能源巨头光鲜业绩背后隐秘的考核生态链。这场延续十余年的"左手领工资,右手交罚款"怪圈,正将国企市场化转型中的深层矛盾暴露无遗 。

在乌兰察布分公司的经验总结中,"部门-片区-加能站"三级目标管理机制被视作营销法宝,日均破百的销售数据彰显着"蒙古马精神"的战斗力 。云丰加能站员工为完成193.33%的指标完成率,不得不发动亲友圈进行地毯式推销,站经理范丽会"不卖三张卡不回家"的自我加压,最终演变成全员必须跨越的硬性门槛 。当这些被包装成"奋斗者说"的励志故事,遇上基层员工晒出的万元自购账单时,制度激励与变相摊派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法律界尖锐指出,此类行为已触碰《劳动合同法》红线。网页7明确载明强制员工购买内部产品构成违法,但在"党团攻坚队现场教学""挂点帮扶"等管理话术下 ,劳动权益让位于绩效考核体系。荆门加能站日均13张的销售神话,建立在"即时奖励"刺激与"落后站点帮扶指导"的双重机制上,实质形成了"自愿购买"的温水煮青蛙效应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企业将"晒单""班组PK"等竞赛手段制度化 ,沉默的大多数员工已丧失说"不"的权利。

从2018年销售标兵自购15万元产品的表彰,到如今养车卡摊派争议,折射出传统能源企业在市场化转型中的路径依赖。网页8揭示的国企管理者"程序重于实体"的问责逻辑,在销售领域异化为"结果导向"的生存法则。当港务南路加能站经理方世顺摸索出"送水促销"的话术时 ,本应属于市场部门的营销创新,却转嫁为每个加油工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这种错位的考核机制,既扭曲了主营业务的服务本质,更透支着国企最宝贵的组织公信力。

在新能源转型与国企改革的双重压力下,"柴转气""易捷服务"等战略布局本应带来新的增长极 。但当管理层为快速达成KPI选择最粗暴的行政摊派,当法务部门对《国有资产法》中"公平交易规则"的选择性失明 ,暴露的不仅是管理惰性,更是现代企业治理能力的结构性缺失。那些滞销在员工家中的红酒和土特产,终将成为国企改革进程中最刺眼的注脚。

截至发稿,中石化官方仍未回应舆论关切。这场持续发酵的摊派风波,恰似一面多棱镜:既照见传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焦虑与迷失,也映射出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制度配套的严重滞后。当"蒙古马精神"异化为对基层的无限度索取,当"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遭遇现实悖论,或许该重新审视:究竟怎样的考核机制,才能让国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而非员工身上的不可承受之重?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