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开始的标志:一入茶门深似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3:59 5

摘要:麻烦在于初期准备:你要有茶具、水壶,讲究水温、天气、投茶量,还得知道怎么泡、怎么洗、怎么品……一大堆细节,简直劝退。

原创 猫哒哒

确定一个人是不是过了40岁,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

她是不是开始认真的喝茶了。

以前我完全不懂茶,甚至从没想过自己会主动去泡茶、喝茶。

在我看来,泡茶是件很麻烦的事。

麻烦在于初期准备:你要有茶具、水壶,讲究水温、天气、投茶量,还得知道怎么泡、怎么洗、怎么品……一大堆细节,简直劝退。

家里常备着好几款水,不同茶泡不同的水

但谁能想到,我是从陈皮入的茶坑。

三十年的老陈皮,孕育着时间的力量

那会儿我们做陈皮,研究得非常深入,闲来没事四处看资料。

突然偶然看到一句话:“老陈皮配白茶,是身体最舒服的搭配。”

我就很感兴趣这个说法, 从“陈皮+白茶”开始,我一头扎进了茶的世界。

曾经我以为我只会喜欢白茶,但是现在发现,我已经慢慢开始对别的茶类感兴趣了。

这款茶叫漳平水仙~就很美的名字~兴趣爱好是一点点延伸的

图为:八十年代中茶勐海厂熟铁饼,八十年代太姥山老白茶,2009白沙溪茯砖复配了陈皮和菊花

出门现在都带茶,以焖茶为第一方式

我一般带一只茶杯,一个公道杯,加上学古壶自身配杯,足矣独饮或与人分享

都很适合夏季出行,外出容易多食,便于闷泡不挑水质的特点

我不敢说自己很懂茶,但已经到了一种状态:每天早晚一定要泡茶,呼朋唤友一起喝茶,感觉很快乐,好茶就是大家一起分享的,一直觉得茶这个品类的设计,就是让人交朋友的吧。

喝了的茶,我会习惯性把茶袋搜集起来,其实,对好茶的认知就是这样一泡一泡建立起来的

我茶柜的存货,按照现在的频率,半年都不用买新茶。当然和我朋友们比起来,我这点存量根本不算啥,人家都有自己的茶仓。但是~我真的越来越觉得喝茶这件事很适合我,因为我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的进去,也能快速记得住,很适合我啊。

我们之前上线了一款「脾胃茶」,很多人以为是我自己做的。

那其实已经不能算是茶了,因为通过一定的制作工艺让它拥有一定的“药性”

那是一款以乌龙茶为底,搭配沉香、老陈皮这类理气的药材的健脾的小方子,很适合三伏天,饭后来一杯。

我选择它是因为它最适合新手。

这款“茶”不讲究水温,不挑水质,也没有复杂泡法,就是直接滚水一泡,顺顺地喝下去,很舒服。也适合对茶感兴趣的人,我也是慢慢开始从喝这些开始,爱上喝茶的。

真正的茶,跟“东方树叶”无关。

我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如果你觉得东方树叶好喝,那说明你还没开始学喝茶。

这不是鄙视链,是味蕾训练的问题。真正认真喝茶的人,是咽不下那种工业味和缺少灵魂的水的。

就像咖啡一样,一个人如果能随便喝遍街边的咖啡,那说明他的舌头还没有经过训练。以前我也觉得这些讲究是“装”,现在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不一样。

如果你是想入门的朋友,我推荐你从白茶品类喝起,白茶,是最不容易踩坑的一类,基本都会觉得好喝。

最近常喝的,是老白茶:

关于老茶,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坑很多的范畴,因为喝茶新交了很多朋友,其实彼此都不知道互相做什么的,就是因为爱茶聚到一起,喜欢这种散漫交友的状态~

我喜欢茶的原因就在于真的没有那么好学透,对于任何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习的领域,都是我感兴趣的。

比如英语,或者是养生,又或者是赚钱。这些特别能让我感受到修行的意义,我是一个喜欢在俗世中修行的人。

其实它的状态已经和任何一款白茶的特质不太一样了,就是品味茶的状态,就感觉有很多的感悟

这款我常喝的老白茶,水感足,茶气顺,回甘生津非常好,汤感圆润饱满,茶气十足,是很明显能喝出糯米香,参香的。

80年代的太姥山保护区里来的原料,就很难得,这种茶能喝到就是很幸运。

我是习惯写茶日记的,每泡一款茶就会记录,其实你会发现变换水质,温度,不同场域甚至喝茶的人不同,味道都有区别,这是记录的意义(我是一个认真学习,随时清零的新手,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么多年来我学习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这种老茶不能闷泡,必须得煮。

有这么一只玻璃水壶,专为煮茶

试了很多方法,这样泡滋味最好:

用武夷山的矿泉水,用沸腾的水先洗十秒茶,再等玻璃水壶半开时下茶,水开了马上挪开,第一壶可以一直喝,凉了也好喝,喝了差不多后再加热水煮第二壶,同样的操作手法,也就只能喝两壶,多了没有。

如果你再丢一点30年的老陈皮进去,那个香气真的赞!陈皮的处理轻轻洗一下一点点第一泡一起丢进去就好。

我说实话,我喝茶很少睡不着,除非那种茶会,一次性要喝十几二十种茶,正常好好泡茶茶喝完,不会睡不着。

这是享受不是社交,我更喜欢三五好友慢慢品味。

我妈喝了都说好,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不能喝茶,因为一喝就睡不着。后来才发现,是以前喝的茶有问题,工艺不到位,刺激神经。

所以,不要对茶有偏见,很多人说自己不适合喝绿茶,这大概率是一种感觉,在特定的时节下,有些体质真的还特别适合,就算不考虑体质,每年优秀的西湖龙井是茶客们的盛宴啊~~

果子配绿茶就相当好

茶,是一种味觉觉醒。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在茶器、水源、藏茶上花那么多钱。

因为茶这个东西,真的不是炫耀用的。它是你自己一个人、在自己空间里,最能感受到味觉觉醒的工具。

一开始你会觉得只是顺口,后来你会知道这是风味,再后来,你能喝出气、场、年份。

茶的复杂和有趣性,就像我设计护肤流程一样,不是按套路走,而是每天根据皮肤状态自由搭配,相对应来说每一泡茶的冲泡方式,都会根据茶的特性有微调。

在上海好火的柿合缘,也有老白茶,点单率很高,虽然比我喝的差远了,但是我看点单还是蛮高的,可见一般人觉得挺好喝,但是很正常吧,我现在也理解不了为啥一般咖啡店生意那么好,就是我说的,大部分人的品味认知还停留在胡乱一吃的程度,很有商业空间可以发挥

柿合缘我多说一下:

段誉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餐饮大师,很少人知道拾久起家就是他很大的功劳,后来合伙人拆了,段誉连开n家别的,现在是越来越火,牛逼的人果然一直都牛逼且永远能让人眼前一亮

这家火爆的不行,不便宜但是人特别特别的多,所以真的我从来不相信经济下行一词,好东西任何时候都有人买单,好的脑子任何时候都能赚大钱,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餐饮就是一个好赛道,任何时候都有有钱人,接住就行了,不要去做会暴富的生意,要做那种随时能接住暴富的人的生意

不过,出门不点茶,酒,海鲜,牛排,我觉得应该是常识?

很难遇到品质不错的,这些在我看来,都应该在家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现在越来越多的茶,也可以入餐了,甚至专门出现伺茶师的职位,比如火腿配白茶,真的是天作之合。

最近搞到一点小何塞的老火腿,配老白茶,真的太太太惊艳了。我现在很少吃火腿,我只吃那种没有防腐的,很难找啊,而且吃了这个之后,我发现很多都变得不好吃了。

配饼干,玉米片都是一绝

这款云南的火腿还可以,上海朋友推荐给我的,无防腐,云南当地人制作,云南是有名的火腿产区,我吃过了小何塞这个感觉居然还能下口,可以的,性价比奇高

午后泡一壶老白茶,切一点火腿,就是我最理想的东方下午茶。

平时我很注重培养自己的感知力,感知力真的很重要,培养感知力的关键,就是吃。

我经常说不要换我发布的配方,不管是护肤流程还是食谱,因为我真的能真切的感知到换了不一样,阿姨都觉得很奇怪,比如某一天牛排不好吃,我能精准说出来是油换了,某个成份放的时间不对了,某些操作步骤忘了。

这叫感知力。对细微的感知力越强,越能看见未来。

我觉得慢慢的,大家应该都会爱上喝茶,因为人的心境是会变得不是附庸风雅,是是希望有一个途径可以静下来,有自己的小天地。

就像我也会布置自己的小天地。

我的爸爸妈妈喝了一辈子的茶,如果没有我,其实一直停在乱喝的阶段。乱喝也没啥特别不好的,跟乱吃一样,指责没用。

但我认为,认真泡茶是有意义在的。你能感受到自己的舌头、身体、情绪、甚至那天的天气,都跟这一壶茶发生了关系。

如果你也刚好到了我这个开始听身体说话的年纪,真的推荐你,从一杯陈皮白茶开始,慢慢走进茶的世界。

来源:金鱼涂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