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但是我们却不会开国际玩笑。东部战区全网直播围台军事演训,对于维护统一和震慑台独,中国军队枕戈待旦。
来自网络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但是我们却不会开国际玩笑。东部战区全网直播围台军事演训,对于维护统一和震慑台独,中国军队枕戈待旦。
赖清德前几天发布的17条政策触及到《反国家分裂法》红线,这是赤裸裸的法理上“台独”的挑衅。
法理上台独,这是触及《反国家分裂法》的底线。
国台办表示要加强对《反国家分裂法》的学习,这是有一个很有内涵的表态。
政治上重视法律统一台湾,军事上保障主权安全。
当政治上形成一个决策方向,那么军事的行动就会成为现实而不再是演习训练。
历史上,中国三次完成对台湾省的统一:
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省,郑成功作为南明的将领,他希望建立以福建省为依托,联通台澎今夏来抵抗清帝国。
后来,清帝国又从郑氏手里收复台湾,这个过程中康熙采取的政治策略和军事手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坚持统一原则,拒绝藩属国地位
康熙帝明确反对郑氏政权将台湾作为 “琉球、高丽式” 藩属国的要求,强调台湾居民多为福建移民后裔,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立场为统一提供了法理基础。
招抚与分化策略
清廷前期以招抚为主,通过多次谈判争取郑氏政权归附,并利用郑氏内部矛盾(如郑经去世后冯锡范、刘国轩的内斗)分化瓦解其势力。招抚政策虽未成功,但促使部分郑军将领投降,削弱了郑氏实力。
战后治理与整合
统一后,清朝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下辖三县,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制度,包括 “更名田” 政策、一条鞭税制,推动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同时设立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强化文化认同。
战略准备与时机选择
平定三藩之乱(1673-1681 年)后,清廷集中精力解决台湾问题。
经济封锁:通过 “迁界禁海” 政策孤立台湾,但因代价过大最终转向军事行动。
启用施琅:任命熟悉海战的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赋予专征权,筹备水师训练和战船建造。
先取澎湖,孤立台湾
施琅制定 “先攻澎湖,再取台湾” 的战略,认为澎湖是台湾的门户。1683 年 6 月,清军分三路进攻澎湖,经七日激战全歼郑军主力,守将刘国轩逃回台湾,郑氏政权士气崩溃。
武力威慑与招抚结合
澎湖失守后,施琅一方面陈兵台湾海峡,另一方面发布《谕台湾安民生示》,承诺优待投诚者,分化台湾内部。郑克塽见大势已去,最终投降,台湾和平归附。
我们从停止对金门的炮战到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每一步都是在推行和平统一优先的政治策略,同时保持武统的兜底。
台湾省自上世纪90年代开放党禁,各大政治力量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百年老党国民党由于各种原因而竞选失败,街头政治民进党异军突起,民进党以“台独”为党纲,从陈水扁到蔡英文,而后是赖清德,持续的获得台湾地区的执政权力从而对岛内民众进行深度的“台独”思想的侵染。
赖清德对岛内提出了“17项政策改革”,赖清德及民进党推动所谓“国安改革”,宣称要修改所谓“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港澳条例”“反渗透法”等多部“法律”,并鼓噪其他政党别再当“中共代理人”。对此,陈斌华答问表示,赖清德当局处心积虑要修改这几部“法律”,就是想为其在岛内进一步推行“绿色恐怖”开方便之门,以便仗恶法施恶行,变本加厉打压政治异己,煽动“反中抗中”,限阻两岸及港台、澳台交流交往。
这些政策改革摧毁了“九二共识”的政治协议的基础,也让台湾省陷入到政治和法律“台独”的危险之中,对于这种触及到《国家反分裂法》和“九二共识”的“台独行动”,那么就让我们在政治上需要做出明确的决策,军队根据政治决策来依法执行自己保卫国家统一的责任。
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火灯兵力在台湾周围开展联合演训,东部战区融媒体更是发布了以《黑暗悟空》为蓝本的反“台独”行动,“金箍棒”“筋斗云”“隐身术”“定身术”“棒打毒蛙”等法术都可以成为现实的战术,我们的清晰的展示出空天一体的对台湾岛的全面信息战场景,同时也有阻却外部势力干涉的“避火罩”。
当中国大陆对台独民进党的政治耐心耗尽,那么我们只能选择快刀斩乱麻的行动。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姚启圣是收复台湾的重要谋臣,他那些经典的台词把他对台湾问题的深刻看法还有聪明的战略想法都集中表现出来了。下面就是剧中姚启圣的经典台词以及它们的核心意思:1. 平台方略:政略为主,战略为辅
“朝廷平台当以政略为主,战略为辅,二者结合,才是平台方略。”
姚启圣强调,收复台湾不能仅靠武力,更需通过政治手段瓦解对方意志,最终实现 “以战促和”。
2. 三必剿:攻心为上
“首剿其心,次剿其兵,三剿其海路。”
剿其心:直指郑氏政权 “裂岛为疆、另立皇朝” 的野心,主张从根本上摧毁其独立意识。
剿其兵:针对台湾水师的优势,提出打造大清水师与之对抗。
剿其海路:通过封锁贸易切断台湾的物资补给,迫使其屈服。
3. 三必抚:恩威并施
“一抚郑成功之功业,二抚台湾之民心,三抚延平王郑经。”
抚功:肯定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消解郑氏后人的抵触情绪。
抚民:强调台湾民众与大陆的血脉联系,避免其沦为 “海外弃子”。
抚郑经:通过安抚郑经及其旧部,减少投降后的反抗,实现平稳过渡。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我们能够明晰自身行为的得失,端正自身的举止。于现代化的中国,这一文明大国而言,我们具备充足的手段以达成国家统一之目标。
来源:豁达的历史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