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氟丁酰草胺(Beflubutamid)是由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 Industries)1987年开发的新型苯氧酰胺类除草剂,2007年富美实子公司取得氟丁酰草胺的全球开发权,并于当年在欧盟登记上市。今天要介绍的是其S-异构体,即精氟丁酰草胺(Beflu
氟丁酰草胺(Beflubutamid)是由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 Industries)1987年开发的新型苯氧酰胺类除草剂,2007年富美实子公司取得氟丁酰草胺的全球开发权,并于当年在欧盟登记上市。今天要介绍的是其S-异构体,即精氟丁酰草胺(Beflubutamid- M),2018年由FMC作为强效除草剂推出,据了解精氟丁酰草胺结构稳定,除草活性至少是其R-异构体的1000倍。精氟丁酰草胺主要用于防除谷物田(大麦、小麦等)阔叶杂草。随着国内麦田草情的变化,传统麦田除草剂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成分复配不但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增加了药害风险,精氟丁酰草胺对目前国内复杂的麦田杂草表现突出,是值得关注的化合物。
01 产品简介
英文名称:beflubutamid-M
中文名称:精氟丁酰草胺
化学名称:(2S)-N-苄基-2-[4-氟-3-(三氟甲基)苯氧基]丁酰胺
18174相对分子质量:355.33
CAS登录号:113614-09-8
结构式:
02 作用机理
精氟丁酰草胺属于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抑制剂,通过抑制杂草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从而破坏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使植株叶片白化,而后停止生长。
03 应用
应用作物:冬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等;
靶标杂草:婆婆纳、播娘蒿、狗尾草、猪殃殃、野燕麦、宝盖草、田堇菜、藜、荠菜、大爪草、蒺、苋、麦瓶草、鸭跖草、龙葵、苍耳、猪毛菜、麦家公、田旋花、荞麦蔓等;
可开发剂型:可与异丙隆、二氯异恶草酮、溴噁草松等做成复配制剂。
04 专利情况
专利名称:n-苄基-2-(4-氟-3-三氟甲基苯氧基)丁酸酰胺和含有该酰胺的除草组合物
授权日:1989/11/02
申请日:1987/03/27
在中国未有专利授权。
05 合成路线
路线一:拆分法:美国专利4929273,可以通过使用(L)-(-)-α-苯乙胺或其外旋肌酸的手性分解或α-萡咯氧基-α,β-不饱和酸的对映选择性氢化获得关键中间体α-基羟基羧酸,然后α-基羟基羧酸与硫酰氯化物经氯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然后与苯甲胺反应生成精氟丁酰草胺。该方法成本较高。
路线二:手性源法:专利CN115087632A,披露了用于用碱金属亚硝酸盐和氢溴酸处理R-2-氨基丁酸得到R-2-溴丁酸,再进一步合成S-氟丁酰草胺,但R-2-氨基丁酸价格昂贵。
路线三:不对称氢法:专利CN115151525A,化合物2在手性络合物的存在下用叔胺和氢源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价格昂贵且不易回收的贵金属手性催化剂,生产成本较高。
路线四:CN116332785A,使用天然的可大量发酵生成的手性的(S)-2-羟基丁酸为原料制备S-氟丁酰草胺,催化剂为含有吡啶的和/或包 括吡啶基取代基的化合物。成本低,路线短,污染小,安全性好,且产率高,纯度也高。
06 复配推介
精氟丁酰草胺+异丙隆:两种组分封杀双效,杀草谱广,可以用来防除麦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棒头草、婆婆纳、播娘蒿、狗尾草、猪殃殃、野燕麦、宝盖草、田堇菜、藜、荠菜、大爪草、蒺、苋、麦瓶草、鸭跖草、龙葵、苍耳、猪毛菜、麦家公、田旋花、荞麦蔓、繁缕等
精氟丁酰草胺+二氯异恶草酮:两种组分组合用于麦田除草,可防除如黑麦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如荠菜、播娘蒿、繁缕、牛繁缕、婆婆纳、波斯婆婆纳、卷耳和通泉草等,对婆婆纳特效。
精氟丁酰草胺+吡草醚:两种成分复配扩大了杀草谱,对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婆婆纳、麦瓶草、麦家公和禾本科杂草早熟禾、碱茅、茵草、蜡烛草、棒头草和看麦娘等防效较好。
07 前景展望
氟丁胺草胺对目前国内难以防治的小麦、大麦等禾本科作物田中的阔叶杂草(如猪殃殃、繁缕、婆婆纳、麦家公等)具有优异防效,且对作物安全性高。现有合成路线成熟,封杀双效、复配性好,可与氟噻草胺、异丙隆、二氯异恶草酮、砜吡草唑等复配在谷物主产区如欧洲、北美、中国华北等地区具有广阔的潜在开发潜力。
来源:世界农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