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发现他人处于生死一线时,淄博市博山区的李效训父子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挺身而出——救人!不同的时刻,同样的选择,一家两代三人的见义勇为行为被广为传颂,3月31日,李效训家庭被授予“淄博市见义勇为模范之家”。
当发现他人处于生死一线时,淄博市博山区的李效训父子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挺身而出——救人!不同的时刻,同样的选择,一家两代三人的见义勇为行为被广为传颂,3月31日,李效训家庭被授予“淄博市见义勇为模范之家”。
3月31日下午,淄博市委政法委、淄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博山区委政法委、博山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来到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麻庄村,为李效训家庭上门授牌。
这是淄博首次授予一个家庭“淄博市见义勇为模范之家”称号,也是淄博首次上门授牌。获此殊荣的李效训家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家庭?
李效训,男,1962年12月出生,博山区源泉镇麻庄村村民。他平时就是一个热心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当村里有患病的村民急需用车去医院看病求助他时,他都会伸手相助。“村里的孕妇急需到医院手术,路边有发生车祸的村民甚至是陌生人求助,他二话不说就开车送他们去医院;村民觉得李效训能办的事情,只要去求助他,他没有不答应的。”麻庄村73岁的李效斗对邻居李效训的评价很高。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人的事情,发生在李效训身上,村民也就不会意外了:
2016年9月3日,一名青年在麻庄村淄河轿顶山附近河段洗澡时,不慎滑入水流湍急的深坑溺水。听到呼救之后,李效训和次子李海林紧急赶到现场,父子俩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李海林摸到溺水青年身体后,李效训连忙上岸找到抢救用具,同赶来的其他村民一道将溺水青年救上岸。2018年12月,李效训被淄博市委政法委、淄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淄博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2022年11月2日,李效训与其他7名村民一起,营救源泉镇大寨西北黄姑顶坠崖受伤人员,经过3天的奋力营救,终于将其安全救出。2023年8月,李效训等8人被博山区委政法委、博山区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博山区见义勇为先进群体”,李效训个人被授予“博山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在李效训言传身教下,次子李海林16岁时,就曾帮着父亲救人。“2016年,我和父亲一起去救人,当时什么都没想,就想着赶紧把人救上来。”李海林说,父亲无私助人、英勇救人的事情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中,融入到他的血液里,“以后遇到别人有危险的时候,我还是会冲上去。”
厚德载物,厚积薄发。耳濡目染之下,李效训的长子李松林不仅有着助人的热心,更有救人的勇气:在苏州出差时,看到有人处于生死一线,他毫不犹豫地跟父亲、弟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救人!
2025年3月19日下午2点许,李松林出差途经苏州市姑苏区平门桥附近时,发现一名男青年落水,由于水温低,落水青年已失去意识,李松林毫不犹豫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奋力游向溺水者,他一手托住青年,一手将其拉到游船上投下的救生圈上,确保其不再下沉,在船上游客的帮助下全力将落水青年救上船,经过抢救男青年转危为安。
“我们要把这个牌匾挂在我们家最显眼的地方,把这种精神和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李效训说。
“淄博市见义勇为模范之家”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淄博对李效训家庭的褒奖,也代表着李效训家庭珍惜荣誉,继续传承良好家风,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郑重承诺。
一家两代三人多次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家庭中的传承,是良好家风家教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实践。他们的善行义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值得每一个家庭学习。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