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行小斛,盗官谷”的罪名,杀了运粮官王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0:44 1

摘要:曹操把运粮官王垕叫来,对他说:“我想借你人头一用,以安人心,你不要舍不得。”王垕听后大惊失色,说道:“丞相,我是奉你之命,我无罪啊!”东汉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曹操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以‘迎天子入许都’的名义掌控汉献帝刘协,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

WINTER

图:来自网络(侵删)

曹操把运粮官王垕叫来,对他说:“我想借你人头一用,以安人心,你不要舍不得。”王垕听后大惊失色,说道:“丞相,我是奉你之命,我无罪啊!”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曹操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以‘迎天子入许都’的名义掌控汉献帝刘协,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本打算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不久后江淮方向突然传来爆炸性消息:袁术在寿春称帝了!

袁术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他母亲怀孕的时候曾有人预判,说肚子里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袁术长大后便常自命不凡。

董卓想要废汉少帝改立陈留王,想要趁机拉拢袁术并给他封官,袁术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且有自己的小九九,便避祸逃到了南阳。袁绍想要立汉宗室刘虞,征求袁术的意见,袁术也不同意。

因为袁术想要自己称帝,他的理由是袁姓出自陈,陈又是舜之后,这个皇帝就应该他当,算是顺应天命。并且,他已从孙策手中骗取传国玉玺。《三国志·袁术传》记载他"志骄肆,欲僭号称帝"。

袁术此举无异于在曹操的权力大厦上捅了刀子——只要"伪帝"存在,曹操"奉天子讨不臣"的正当性就变成笑话。

曹操拍案而起,只有一个想法,袁术活不成了,不灭他誓不为人。

建安二年春,他亲率十七万大军南征,誓要将这个烫手山芋连根拔起。但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兵力比拼,粮草问题很快成为悬在曹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寿春城防坚如磐石,袁术采取"以守待乱"的策略,凭借江淮水网死守不出。曹军日耗粮十万斛,而当时中原连年大旱,粮道运输频频受阻。

运粮官王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每天站在粮仓面前唉声叹气。曹操也明白眼前的困境,便找运粮官过来问话:"军中粮草还能撑几日?"

王垕颤抖着报出答案:"最多三日。"曹操眼中寒光一闪:"若将分粮大斛改为小斛,能否多撑几日?"这个提议让王垕有些惊讶,度量衡造假在军中是死罪,而且若被士兵们察觉到会动摇军心,大家天天战场上卖命回来还吃不饱饭,这不是闹呢吗。

但曹操也没招,大家都吃不饱但是能多吃几天,和吃几天饱饭,但最后多饿死来说,还是吃不饱更好一点。

运粮官不敢违背曹操的命令,只好偷偷更改容器,持续几天后,士兵们还是发现了问题,一个人嚷嚷起来,很快大家都跟着要说法。

曹操掀开帐帘时,看到外面的场景,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算计,想要安抚住将士就必须要一个人背锅。他不能承认缺粮,否则军心涣散,功亏一篑。

曹操只好找到运粮官王垕,提出“借人头一用。”借了,但是还不了,曹操这是通知也不是商量,王垕不甘心,却只能认罪。

但曹操允诺会给他的家人补偿。

王垕就这样成了曹操的弃子,一句"此贼克扣军粮,罪当斩首!"安抚了军心,稳定了军中局势,加上从孙策那借来的一点粮食,这才撑过难关。

“曹操斩杀粮官这一事件的原型记载于裴松之注《三国志》所引的《曹瞒传》。

《曹瞒传》中,曹操因军粮不足,与主管粮草的官员商议,官员提出可用小斛分粮,曹操同意。

后来军中因粮食问题生怨,曹操为平息众怒,斩杀了这位主管官员,并宣称其‘行小斛,盗官谷’。

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被演绎为曹操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充大斛分粮,后为安抚军心斩杀王垕,‘王垕’这一名字为小说虚构。

但因为作者是东吴人,可能本身立场就对曹操有着偏见,所以具体事情的真假难断。

从兵法的角度来讲,曹操的做法并无不妥,只是残忍一些。

来源:泽林历史大事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