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短视频博主“甲亢哥”在成都春熙路直播时,接过路人递来的粑粑柑未剥皮直接啃食,引发全网热议。短短48小时内,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3.5亿次,超8万网友参与“不剥皮挑战”模仿,同时也掀起关于网红行为底线与公共健康责任的激烈争论。
近日,短视频博主“甲亢哥”在成都春熙路直播时,接过路人递来的粑粑柑未剥皮直接啃食,引发全网热议。短短48小时内,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3.5亿次,超8万网友参与“不剥皮挑战”模仿,同时也掀起关于网红行为底线与公共健康责任的激烈争论。
据现场视频显示,甲亢哥在30万观众注视下,将带皮粑粑柑塞入口中大力咀嚼,果皮纤维拉扯声与酸涩汁液四溅的画面刺激弹幕刷屏“离谱”“够狠”。该内容经二次剪辑后衍生出#水果刺客挑战#等15个衍生话题,部分青少年模仿者晒出“满嘴果皮渣”视频称“喉咙痛了三天”。某三甲医院急诊科透露,已收治多名因误食果皮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一名少年因吞食柑橘皮后剧烈呕吐引发食道黏膜撕裂。
针对事件,食品安全专家张立伟指出:“柑橘表皮不仅残留农药和果蜡,其天然含有的柠檬烯、柚皮苷等物质可能刺激黏膜。”实验室检测显示,市售柑橘表皮农药残留量超果肉12倍,即使用小苏打浸泡仍无法完全清除渗透性农残。营养师李倩补充称:“柑橘皮膳食纤维的吸收率不足5%,却可能携带黄曲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得不偿失。”
事件发酵后,抖音、快手等平台紧急将“生吞果皮”类视频纳入“危险行为”审核清单,下架2.3万条高风险内容。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中,“粑粑柑”搜索量暴涨320%,部分商家在商品页新增红色警示条:“本品果皮含农残,禁止直接食用”。值得注意的是,甲亢哥账号主页悄然添加“内容存在表演性质”的免责声明,但其近三日涨粉量仍突破47万。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敏强调,若主播明知行为存在风险仍刻意诱导模仿,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社会学者刘振宇则认为,此类事件折射出“算法异化”现象——越反常态的内容越易获流量倾斜,形成“自虐式内容”恶性循环。
当一颗带皮柑橘成为3000万次播放的流量密码,这场狂欢暴露的不仅是网红经济的畸形生态,更是公众健康认知被算法蚕食的隐忧。在“猎奇”与“安全”的天平上,或许我们更需重拾“水果该剥皮”的朴素常识。
来源:神秘案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