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陈嘉庚长孙:爷爷为国奋斗,如今他接替终于完成伟大遗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2:02 1

摘要:可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那可不是沾光,那是把一整个家族,一辈子的心血,都熬进了“陈嘉庚”这三个字里。

“这盛世终于如今您所愿!”嘉庚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

这几年,只要沾上“陈嘉庚”这三个字的事儿,总能看见陈立人。

他头发花白,精神头却十足,眼里总是一半怀念,一半骄傲。

外人或许觉得,他不过是陈嘉庚的长孙,沾了祖辈的光。

可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那可不是沾光,那是把一整个家族,一辈子的心血,都熬进了“陈嘉庚”这三个字里。

在9月3号,天安门广场上,雄壮的阅兵式震得人心发颤。当那些威武的受阅部队排山倒海般走过时,陈立人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说,爷爷当年领导华侨支援抗战,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他喃喃自语,声音有些哽咽,“为了国家能富强,民族能重新站起来。如果他老人家能看到今天这番景象,军队这么强大,祖国这么好,他得有多高兴啊!”

是啊,要是陈嘉庚还在,他会高兴到什么程度?估计会笑得像个孩子,甚至可能会泪流满面吧。毕竟为了这一天,他这辈子可是实打实地疯狂过。

“疯”在他倾家荡产也要办教育上,一个大商人,能把自己的产业都卖了,就为了办学!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能有几个人真把教育当回事儿,可陈嘉庚不管,他觉得国家要强大,首先得有人才,人才从学校里来!

所以,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就这样一砖一瓦地盖起来了。他盖学校,不是玩票,是真的往里砸钱,砸自己的血汗钱,砸所有能砸进去的钱。

他吃得简单,穿得朴素,可只要是给学校的钱,他眼皮都不眨一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办学是国民天职!这在当时,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可他偏偏做到了。

还有他的赤子丹心只为抗战,那会儿,敌人侵略中国,山河破碎,国人都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陈嘉庚身在南洋,可心早就飞回了祖国。他振臂一呼,整个南洋的华侨都跟着动起来了!捐款、捐物,甚至是捐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批“南侨机工”,那可是用生命在滇缅公路上跑运输的英雄!

3200多号人,有司机,有修理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当时被称为“死亡公路”的险峻山路上,把一批又一批急需的战略物资运回国内。

他们很多人,再也没能回来。陈立人说,他爷爷当年就是亲自号召的,是亲眼看着这批热血青年踏上征途的。

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殉道精神。

所以,当2024年4月6日,厦门集美鳌园春意盎然,陈立人站在爷爷的墓碑前,泪光闪烁时,他感受到的是爷爷那份从未熄灭的赤子之心。

他知道,爷爷毕生所求就是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而这一切,如今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他眼前。

1949年陈立人出生在新加坡,他爷爷1950年回国了,他留在新加坡,一家人隔着千山万水。

可那份血脉里的家国情怀,却从未断过线。他第一次回厦门是1986年。那一次“寻根之旅”,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爷爷当年的不易和伟大。

从那以后,陈立人就像上了发条,把传承嘉庚精神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别看他年纪大了,可干劲儿一点不输年轻人。前几年,第三届儒商大会,他虽然是视频出席,但开口闭口,说的都是他爷爷当年“教育兴国”的事儿。

他说,爷爷办学,不光是为了培养人才,更是为了民族解放。他把这叫做“儒商精神”,意思就是,赚钱是为了行善,是为了报国。这话说得多实在,多有劲儿!

今年春节,他还特意跑到集美大社,看元宵节的刈香巡游,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元宵刚过,他又带着儿子去考察职业学院。

这说明他心里装着的,不光是过去的辉煌,更是祖国未来的发展,是教育的薪火相传。

他还是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的荣誉主席,这些年这笔基金可帮了不少贫困学生,奖励了不少优秀老师。他说,这是延续爷爷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

在厦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是最让人动容的,老陈作为陈嘉庚的后代代表,站在台上,回忆爷爷当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感人故事。

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真情流露。这种情感,不是演出来的,是骨子里带来的。

他还捐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那是爷爷当年在南洋办学的手稿和照片。

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可都是无价之宝,是家族的记忆,可他毫不犹豫地捐了出来,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爷爷,了解那段历史。

他还特别重视老物件和历史研究。华侨博物院,他没少往里捐东西,都是爷爷在南洋生活过的物件,还有一些是新加坡当地华侨捐献的。

这些老物件就像一根根线,把海内外的华人华侨紧紧地连在一起。

他甚至还带着自己的儿子陈铭,一起跑接力。陈铭从小在新加坡和英国长大,可他却选择到清华大学读汉语言文学博士。

这说明陈立人在家里,没少给孩子灌输,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知道自己的家族,有一个多么伟大的祖先,有一份多么重要的使命。

而且陈立人这几年得了不少荣誉,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最美奋斗者”荣誉勋章,还被评为“厦门市荣誉市民”。

可他总是很谦虚,他说获得这些荣誉,他深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嘉庚精神的认可。他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起爷爷的贡献,实在微不足道。

这话听着是客气,可细品起来,却是大实话。他爷爷那辈人,是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生生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用命去拼去搏。

而陈立人这代人,面对的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祖国,他们要做的,是把那份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还推动拍摄电影《陈嘉庚》,亲自参与剧本讨论,把家族里珍藏的宝贝资料都拿了出来。

他希望,通过电影,让更多年轻人知道陈嘉庚,知道这份家国情怀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他还当起了“文化交流大使”。他和新加坡那边的学校合作,推动华文教育,让更多海外的华人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根。

说白了,他做的一切,就是要把他爷爷那个没完的梦继续做下去。他爷爷希望国家富强,人才辈出。现在祖国富强了,人才也一批批地成长起来了。

陈立人说,爷爷虽然离开多年,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心中。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看到青年一代茁壮成长,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这句话,说得敞亮,说得透彻。它不光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陈嘉庚的梦,不是他一个人的梦,而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梦。

陈立人用自己的后半生,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这个梦他接棒了,并且他干得漂亮!

这才是真正的完成了伟大遗愿!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