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河南人,我也毫不例外的爱说“中”。这个从《尚书·禹贡》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也就是河南位于“天下之中”便种下的基因,深深刻在每一个河南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把“中”作为对他人的最高褒奖。今天这个“中”,我要给我们新乡的一家企业和他的创始人,一个祛除“盐碱”癌症,
作为河南人,我也毫不例外的爱说“中”。这个从《尚书·禹贡》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也就是河南位于“天下之中”便种下的基因,深深刻在每一个河南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把“中”作为对他人的最高褒奖。今天这个“中”,我要给我们新乡的一家企业和他的创始人,一个祛除“盐碱”癌症,让土地重现生机和丰产奇迹的农业工作者。
这个企业就是新乡金谷科技,这位对农业有着赤子之情的创始人就是邵明仕。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懈追求中,在“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执著坚守中,邵明仕带领金谷科技20多年如一日,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在中国的西北、东北灌区和内陆以及滨海盐碱地集中区域无数次奔走、摸索,最终形成了一套“以肥适地,小投入,可持续,可复制”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治本之策。
“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春秋尘烟起,地上长秃疮”,在西北和东北盐碱地集中区域,当地百姓如此形容盐碱地。所谓盐碱地,也就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土壤结构不良、易板结,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瘠,土壤保肥能力弱,影响作物生长。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综合开发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主要分布在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从分布省份来看,主要涉及吉林、宁夏、内蒙古、河北、新疆、江苏等18个省、市和自治区。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必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更加稳固的保障。
我国盐碱地治理历史悠久,相传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就有建立沟渠排灌网改良盐碱地的实践,并在农书《禹贡》中对卤土(盐碱土)进行了分类与专门描述。在公元6世纪成书的《齐民要术》中,也有“绿肥轮作改碱”的记载。但大规模的盐碱地改良利用工作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持续推进盐碱地治理,一是积极采取工程措施防治耕地土壤盐碱化,二是不断加大耐盐碱品种选育推广力度,三是不断完善盐碱地治理政策。
邵明仕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业有着很深的情感,工作后更是毫不犹豫地投身农业,创办了金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当他获悉在中国的西北、东北乃至滨海地区有多达5亿亩可改造利用的盐碱地时,他便下决心转战这一领域,尽己所能向这一世界难题发起冲锋。他心想,从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大禹就开始和盐碱斗,这一辈子哪怕能改造出一小部分盐碱地,也能增产一些粮食,给老百姓给国家出点力。
说干就干。2003年到2007年,邵明仕带着他的团队先后奔赴江苏连云港和吉林白城,根据国际国内惯常方法,利用酸性肥料改良盐碱地,一蹲就是四五年。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当地地下水灌溉土地后,酸碱中和产生了更多的盐,邵明仕满腔的热情被现实无情摩擦,彷佛刚刚长出的嫩苗被毒辣的阳光无情晒枯。
定了干说了算,再大困难也不变。尽管现实一次次痛击着邵明仕和他的团队,但大家有着太行山般的韧劲和坚持,并有着黄河水般的创造和智慧。既然灌溉用水和当地的水文气候没法改变,那何不将计就计,找出能够适应盐碱地生存的菌种,给农作物穿上菌种“护盾”,提供持续“血量”,就像极地海洋数百米深处严酷环境里生存的亿万吨磷虾一样,也能让作物蓬勃成生机盎然的绿色森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邵明仕和新乡金谷的科研团队一起,多次深入内蒙古吉兰泰盐湖、鄂尔多斯盐沼、宁夏盐湖城、甘肃河西走廊盐湖群、新疆罗布泊和艾比湖以及山西运城盐湖等高盐环境,实地采集样品,并送到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菌种分析,最终筛选出微生物材料 40 余株、专利菌株材料2份,研发出“金谷”和“田益好”两大品牌系列产品。同时在盐碱集中区域试点开展“脱硫石膏+生物菌剂”改良盐碱地后持续特色作物种植、田间管理及改良效果长期监测等研究,降低土壤盐碱反复风险,发展区域盐碱地特色农业。
盐碱地治理作为一项世界性的难题,绝非易事,它需要科研人员深入探寻盐碱地的形成原因,精准剖析每一块土地的独特特性,运用前沿技术,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个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领域,新乡的金谷生物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勇敢地迎难而上,通过1测、2定、3降、4防和5提的规范流程和实打实的效果,让盐碱地治理改良进入到了“4.0”时代,更是让数以万亩计白茫茫的“不毛地”变成了金灿灿的“米粮川”,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卓越成果。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西厂圪洞村,30 年寸草不生的“钉子地”正上演着令人震撼的生态逆袭。种植户王立军站在自家田埂上,望着眼前喜人的金色海洋,手中的铁锹重重插进土地——昔日这片PH值8.3、盐分高达5.62g/kg 的“死亡之地”,如今已成为亩产玉米1800斤的丰收沃土。
金谷盐碱地治理团队创新采用“微生物改良+智能灌溉+作物轮作”的综合方案,在套种大豆的科学配比下,让板结如铁的盐碱层逐渐苏醒。曾经泛着白沫的地表,如今已被绿油油的豆苗和沉甸甸的玉米穗覆盖。最令人惊叹的是,这片被村民称为“不长毛”的死地,在改良后竟吸引了久违的野兔和山雀,生态链也开始悄然重建。这一了不起的成绩,受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少杰研究员、原自治区政府参事农业专家范喜文等人的充分肯定。
(改良后的内蒙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西厂圪洞村玉米地生态恢复)
镜头记录下这一蝶变:王立军抓起一把深褐色的土壤,指缝间渗出的不再是咸涩的卤水,而是带着淡淡清香的湿润土粒。“过去铁锹下去直冒火星,现在连蚯蚓都安家了!”他的笑声里满是对科技的赞叹。这片长达30年的“生态伤疤”,正以亩均增收近3000元的成绩单,书写着中国盐碱地治理的新篇章。
同样的变化还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红城乡的盐碱滩上,种植户王喜兰蹲在地头,轻轻抚开南瓜叶,露出颗颗金黄圆润的贝贝南瓜。这片PH值 9.05、盐分高达5.85g/kg 的“鬼见愁”地块,曾让7年里10多位农户铩羽而归,如今却以亩产2400斤的甜蜜果实,见证着金谷盐碱地治理的科技力量。
“这片地荒了这么多年,我试过很多办法,都没有用,都快放弃了。” 王喜兰无奈地说。2024 年,邵明仕和他的金谷团队带着希望的种子来到这里。针对该地块重度盐碱的特性,他们创新采用“微生物菌剂+腐殖酸有机肥+精准滴灌”组合拳,在南瓜行间套种耐盐牧草,形成独特的生物改良矩阵。曾经泛着白碱的板结土层,在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下逐渐松软,一年多下来,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 倍,盐分离子被有效固化。当第一茬南瓜藤破土而出时,王喜兰蹲在地头数了整整三天,生怕这抹绿色转瞬即逝。
(改良后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红城乡盐碱地贝贝南瓜大丰收)
5 月,贝贝南瓜种子种下;月底,嫩绿的幼苗探出了头;6 月,瓜藤在风中肆意生长;7 月,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南瓜挂满枝头。“没想到这片荒地还能重新焕发生机,金谷科技真是太厉害了!”王喜兰感慨道。
丰收时节,连片的南瓜地如同撒落的黄金,村民们自发组成采摘队。王喜兰抱着刚摘下的南瓜喜极而泣:“往年这里连蚂蚁都不爬,现在瓜藤底下能摸到蚯蚓!” 农业专家现场检测显示,改良后的土壤团粒结构优良,PH 值降至7.8,盐分仅为1.2g/kg,成为当地盐碱地治理的挂帅项目,更重塑着当地种植户对盐碱地长出好庄稼的信心。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的白碱滩上,农户陈杰蹲在地头,指尖划过泛着盐霜的土层,突然哽咽难言,昔日盐分高达 6.1g/kg 的“死亡之境”,此刻竟涌动着翡翠般的甜菜苗浪。三年颗粒无收的绝望记忆还未消散,金谷科技团队竟然只用了45天,便创造出生态奇迹,让这片“白色荒漠”焕发出澎湃生机。
当陈杰用铁锹扒开板结的表土,惊喜地发现底层土壤已呈现出健康的灰褐色。“这哪里是土啊,分明是撒了红糖的巧克力!” 他抓起一把湿润的腐殖土惊叹道。最震撼的转折发生在播种后的第28天,嫩绿的甜菜芽像星星之火般穿透盐壳。陈杰连续三晚守在地头,用手电筒一棵棵数着破土的幼苗,70% 的出苗率让这个西北汉子在月光下泣不成声。
7月丰收时节,沉甸甸的甜菜根如红宝石般缀满田垄,土壤检测显示 PH 值降至 7.5,盐分仅余 1.3g/kg。看着堆成了红色小山的甜菜,陈杰粗糙的手掌反复抚摸着甜菜叶上的露珠,仿佛在触摸失而复得的土地生命。
“过去这里连骆驼刺都不长,现在甜菜叶子能盖住脚面!” 村民们自发组织的观摩团络绎不绝,经农业专家现场测算,改良后的地块每亩纯收益突破万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甜蜜银行”。
在新疆喀什市伽师县英买里乡,重度盐碱地在金谷科技的治理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团队采用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的 “华油杂62号抗盐碱油菜种子”,结合金谷科技的盐碱地综合改良方案,在8月24日播种。实验结果令人惊叹,出苗率高达 90% 以上,油菜植株茁壮成长,大面积株高达到40 - 60公分,在盐碱地上绽放出勃勃生机。当地农户纷纷表示:“以前这片地根本种不了东西,现在居然能长出这么好的油菜,金谷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改良后的新疆喀什市伽师县英买里乡盐碱地油菜生机勃勃)
一个个例子不胜枚举,一处处变化真实发生,这就是金谷生物技术破“碱”成“田”的壮举,这就是金谷人守卫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金谷梦想:愿每一处“盐碱”都长满庄稼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是金谷生物总经理邵明仕一直坚守的信念,也是每一位金谷人不变的初心。
20多年来,邵明仕和金谷团队累计行程10万余公里,先后在新疆、内蒙、山西运城、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开展了大量的实验。“一切以盐碱地能种、能丰收、能高产”为根本目标,采取微生物组合调整酸碱度、调整作物耐盐性双管齐下,土壤治理、作物耐盐同步进行,实现盐碱地种粮正常化。
金谷生物的卓越成果不仅赢得了农户们的衷心赞誉,也引起了政府和行业专家的高度关注。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先后两次亲临实验田考察,对金谷科技的治理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连续多届的内蒙古农博会上,金谷科技都致力于“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他们的展位人潮如织,吸引了央视、内蒙古卫视、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奔滕融媒及多家农资网红也现场直播,成为展会的焦点。
如今,金谷生物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他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计划挑战更多的盐碱地和盐渍化土地。他们立志将更多的低产田变成高产田,为中国农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如果你也关注盐碱地治理,对金谷生物的创新技术和成功经验感兴趣,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和见解。让我们共同期待,在金谷生物为代表的农业工作者们不懈努力下,更多的盐碱地将重焕生机,提高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来源:北方姑娘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