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接诊的一位44岁女性患者让我感触良多。这位患者3年前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了规范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40-50岁女性中更为多见。
即使初期手术成功,仍有约20-30%的患者会在术后3-5年内出现远处转移,其中脑转移是预后较差的转移形式之一。
作为一名从事肿瘤治疗20余年的临床医师,我深知乳腺癌"隐匿性转移"背后往往与患者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近期接诊的一位44岁女性患者让我感触良多。这位患者3年前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了规范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
术后她按照方案完成了辅助化疗和放疗,临床反应良好,随访期间各项指标稳定。
然而就在术后第三年,她因持续头痛、视物模糊就诊,经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脑部多发转移灶。
回顾这位患者的生活史和治疗过程,我发现她存在四个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很可能加速了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第一,情绪长期紧张压抑。患者在确诊后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即使手术成功也未能放松,反而因担心复发而更加忧心忡忡。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表明,长期慢性压力会导致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削弱机体对残存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
同时,持续的负面情绪还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促进癌细胞的存活和迁移能力。
第二,术后随访不规律。患者在手术后第一年还能按时复查,之后因工作忙碌和"感觉良好"而逐渐减少随访频率,甚至错过了几次重要的影像学检查。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数据,规律随访可将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复发检出率提高40%以上,尤其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2-3年是复发高峰期,这段时间的密切监测至关重要。
第三,饮食结构不合理。患者平时喜欢高脂高糖饮食,术后虽有所控制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加工肉制品和油炸食品的摄入频率较高,新鲜蔬果摄入不足。
美国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显示,高脂饮食会增加体内炎症水平,上调多种促炎因子表达,为癌细胞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
一项跟踪1,500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蔬果、全谷物、橄榄油和鱼类)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比不规律饮食者高出约15%。
第四,缺乏适度运动。患者因担心运动会加重病情,术后几乎停止了所有体育锻炼,导致体重增加,代谢功能下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国内多家医院的研究数据表明,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乳腺癌患者,其复发风险比久坐不动者低24%,且整体生存期延长。
运动不仅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体内炎症水平,还能增强免疫监视功能,帮助身体识别和清除潜在的癌细胞。
乳腺癌脑转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挑战,约15%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三阴性和HER2阳性患者风险更高。
脑转移一旦形成,治疗难度大大增加,主要原因是血脑屏障阻碍了大多数化疗药物进入脑组织,且脑组织对放疗的耐受性有限。
针对乳腺癌脑转移,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对于单发或少数脑转移灶,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多发转移,全脑放疗仍是基础治疗方法。
近年来,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好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我们医院最近参与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结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治疗可使约35%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获得临床获益,这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此外,2024年初批准上市的一种新型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中也显示出良好疗效,反应率接近40%。
尽管如此,预防仍胜于治疗。对于已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对防止复发至关重要:
保持平和心态: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帮助。研究显示,参加癌症支持小组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有所提高。
严格遵循随访计划:术后前两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6-12个月一次,包括体格检查、乳腺超声或钼靶、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有任何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尤其是持续头痛、视力改变、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优化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每天不少于500克;控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适量补充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消费;避免高糖饮食。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腺癌患者术后应保持BMI指数在18.5-24之间。
坚持适度运动:循序渐进,从轻度活动开始,如散步、太极等,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运动方案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避免过度疲劳。
作为医生,我常对患者说:"手术只是抗癌征程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即使局部治疗成功,也需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抑制潜在癌细胞的活性。
对于那位44岁的患者,我们采用了综合治疗方案,虽然脑转移带来了治疗挑战,但她现在已经开始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加入患者互助小组,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并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始适度运动。
在最近一次随访中,她告诉我:"以前只想着怎么治病,现在明白了怎么好好活着才是真正战胜疾病的方式。"
在医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对抗癌症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和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
愿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能在战胜疾病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模式,享受充满希望和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疗指南与规范》(2023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江上月卿江上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