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身边那些说话条理清晰、表达流畅的人,好像身体也更健康,活得更久?其实,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多项长期研究和神经科学证据表明,语言流畅度和我们的健康、寿命密切相关。
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身边那些说话条理清晰、表达流畅的人,好像身体也更健康,活得更久?其实,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多项长期研究和神经科学证据表明,语言流畅度和我们的健康、寿命密切相关。
通过语言流畅度好不好,能看出大脑认知能力强不强。大家可以做个简单的语言流畅性测试:在90秒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动物名称。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它需要调动长期记忆、词汇储备、信息处理速度和执行能力。研究发现,在这个测试中表现好的人,往往健康寿命更长,而且它对寿命的预测比其他认知指标更准。柏林一项针对516名70 - 105岁老人长达18年的研究显示,语言流畅性与寿命延长显著相关。
因为语言流畅性依赖多个脑区协同工作,一旦这些脑区功能良好,就意味着大脑整体认知功能不错。而且,语言流畅性下降也是认知衰退的早期信号。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通过语言流畅性测试就能发现异常,比单一认知评估更灵敏、准确。大脑扫描显示,老年人语言流畅性变差,和颞叶功能连接减弱有关,但认知储备高的人,大脑能通过其他网络来弥补。
语言流畅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益心理健康。语言能力好的人,社交更活跃,能更好地排解孤独。要知道,孤独会让老年人死亡风险增加26%。退休后,很多人语言记忆衰退加快,但要是能坚持阅读、写作等复杂思维活动,就能延缓认知退化。而且,语言流畅的人心理弹性更强,更能应对压力。抑郁、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对认知功能不好,而日常的语言活动,比如写日记、阅读,能降低得痴呆的风险,延长寿命。有研究表明,每天阅读30分钟,平均寿命能延长近两年。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语言流畅度和脑结构、基因、代谢等都有关系。语言流畅依赖海马体、前额叶等区域的神经可塑性。健康老人能通过增强对侧额顶叶网络功能连接,来弥补衰老带来的脑萎缩,语言训练也能激发这种补偿机制。携带APOE ε4基因的人,语言流畅性下降风险高,还和老年痴呆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会损害脑血管健康,间接影响语言功能。另外,语言活动能促进葡萄糖代谢,平衡神经递质,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缓神经退行性变化。
既然语言流畅度这么重要,那怎么提升呢?可以多玩词汇游戏,尝试双语切换,甚至学习一门新语言,这些都能刺激大脑的神经可塑性。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做志愿者,保持高频语言输出,避免因长时间不说话导致脑功能退化。平时多阅读复杂文本,写写日记、创作故事,增强语义网络整合能力。
来源:老迪文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