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15日,由云上牧歌(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新闻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起,囊括300余件藏品的鼻烟壶展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润园东门南底商开展。
400多年来,坚持将雅与韵悉数收入掌中,是每一位鼻烟壶创作者的期许。
当几百件材质各异、集大成于一体的鼻烟壶历经岁月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怎样的一种扣人心弦?
2025年3月15日,由云上牧歌(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新闻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起,囊括300余件藏品的鼻烟壶展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润园东门南底商开展。
光影交错间,展会上的展品霎时惊艳了时空:金、银、珐琅、瓷、水晶、玛瑙、绿松石、玉石、料器、玻璃、竹、木等材质的妙用;雕、琢、錾刻、铸造、镶嵌、绘画等工艺的巧为,无一不彰显着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坚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为此次展会的策展人之一,东方云隐(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贤,在谈到举办此次鼻烟壶展的初衷时表示,不忘一个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正如大多数文化遗产一样,大众对鼻烟壶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并不知晓。我们要参与进来,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历史发展脉络
据记载,明万历九年(1581年),鼻烟由意大利人利玛窦传入中国,最初只在士大夫和达官显贵之间流传,作为贵重礼品馈赠亲友。
当时,鼻烟主要以西方玻璃瓶的形式盛放,鼻烟壶还没有资料记载和实物流传下来。
逐渐,鼻烟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在中国社会上层流行,特别是在清朝问鼎中原以后,得到皇室和贵族的喜爱。
由于康熙帝对鼻烟有着浓厚的兴趣,切实推动了鼻烟壶的制作发展。为了使用和携带方便,清宫造办处开始以玻璃、珐琅、瓷等材质制作鼻烟容器。容器口小腹大,小可盈握,盖上还粘有小匙,用于取鼻烟,为了区别于西方的玻璃鼻烟瓶,康熙帝称之为“鼻烟壶”。
自此,鼻烟壶艺术,也称鼻烟壶文化,开始在全国乃至世界风靡起来。鼻烟壶的制作工艺主要源自中国传统工艺,如陶瓷制作工艺、珐琅彩绘工艺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地域文化融合
鼻烟壶文化初步形成发展后,很快便传播到边疆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内蒙古,鼻烟壶与蒙古族文化深度融合。蒙古族传统的银器制作工艺、皮艺、毛毡工艺等被运用到鼻烟壶制作中。例如,银质鼻烟壶上雕刻着蒙古族传统的吉祥图案,如盘长纹、云纹、万字纹等,这些图案寓意着幸福、吉祥、永恒,体现了蒙古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同时,蒙古族对动物的熟悉和喜爱也反映在鼻烟壶的造型上,如以牛角、羊角制作的鼻烟壶,既实用又充满草原风情。
此外,新疆地区的玉石资源丰富,以和田玉等玉石制作的鼻烟壶,温润细腻,彰显出高贵典雅的气质,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
鼻烟壶与藏传佛教文化也紧密相连。藏传佛教中的八宝吉祥图案,如法轮、宝伞、金鱼、宝瓶等,常常出现在鼻烟壶上。这些图案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符号。
鼻烟壶在不同民族地区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各民族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共同推动了鼻烟壶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鼻烟壶的制作工艺,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
内画技艺作为鼻烟壶制作中的独特工艺,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内画鼻烟壶起源于北京,最初的画师多为汉族,他们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运用到内画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随着鼻烟壶文化在各民族地区的传播,内画技艺也被各民族所学习和借鉴。
除了内画技艺,鼻烟壶的雕刻、镶嵌等工艺也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在雕刻工艺方面,汉族的传统雕刻技法与少数民族的雕刻风格相互借鉴。汉族擅长精雕细琢,以细腻的刀法表现人物、动物的神态和细节;而少数民族的雕刻风格则更加粗犷豪放,注重整体造型和气势的表现。在鼻烟壶的雕刻中,常常可以看到两种风格的结合,使作品既具有细腻的质感,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
在镶嵌工艺方面,各民族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镶嵌。蒙古族喜欢用宝石、珊瑚等进行镶嵌,以增加鼻烟壶的华丽感;满族则擅长用珍珠、玉石等进行镶嵌,使鼻烟壶更加精致典雅。这些不同民族的镶嵌工艺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鼻烟壶镶嵌艺术。
鼻烟壶制作工艺的融合,充分展示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精神。各民族在工艺传承和创新中,共同推动了鼻烟壶制作工艺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种工艺融合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彰显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包容,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文化认同与情感纽带
鼻烟壶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器物,在收藏领域备受关注。从古至今,鼻烟壶的收藏不仅是对器物本身的珍视,更是对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在古代,鼻烟壶是皇室、贵族和文人雅士的珍藏品。清朝时期,宫廷中收藏了大量精美的鼻烟壶,这些鼻烟壶不仅材质珍贵,工艺精湛,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作水平,也是皇室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民间的收藏风气也逐渐兴起,许多收藏家开始收藏和鉴赏鼻烟壶。在收藏过程中,人们不仅欣赏鼻烟壶的艺术之美,更注重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鼻烟壶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随着收藏热的兴起,鼻烟壶的收藏群体不断扩大。不仅国内的收藏家对鼻烟壶情有独钟,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收藏中国的鼻烟壶。鼻烟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际收藏市场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收藏和交流,鼻烟壶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鼻烟壶的收藏传承,成为了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不同民族的收藏家都对鼻烟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刻的认同感。无论是汉族、蒙古族、满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在收藏鼻烟壶的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鼻烟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将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郭贤说:“鼻烟壶的发展繁荣与收藏历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生动写照。从它的起源到工艺融合,再到收藏传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来源:内蒙古旗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