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优必选”)正式对外发布了 2024 年度业绩公告,并披露了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具体进展,彰显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商业化潜力。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优必选”)正式对外发布了 2024 年度业绩公告,并披露了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具体进展,彰显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商业化潜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优必选全年总收入达 13.05 亿元,同比增长 23.7%;毛利为 3.74 亿元,同比增长 12.4%;亏损同比收窄 8.3%。在业务细节方面,2024 年行业定制机器人为优必选带来 1.4 亿元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126.1%,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实现营收 4.77 亿元,同比增长 88.1%。在研发投入上,公司全年投入 4.78 亿元,占营收的 36.6%,显著高于目前行业平均水平的约 25%。
在财报发布之际,优必选透露了人形机器人落地的最新动态。2024 年,优必选实现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汽车工厂,且是全球唯一一家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相比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凭借这一优势已初步形成差异化竞争。目前,Walker S 系列已进驻蔚来、东风柳汽、吉利等 10 余家车企工厂,完成车门装配、质检、物流搬运等 18 类场景的实训。
优必选指出,2025 年东风柳汽将部署 20 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并计划于上半年完成,这再次刷新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汽车工厂的纪录。
统计数据显示,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 150 亿美元,其中工业场景占比将提升至 70%(约 10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56%。在该领域,优必选已处于领先位置。除工业制造领域备受瞩目外,优必选在财报发布时还透露了来自智能家居市场的一则重磅消息 —— 居然智家拟于 2025 年底前采购部署 500 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合作期内计划销售 10000 台。
当前,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正从概念逐步走向落地,典型应用场景涵盖家庭服务与家务处理、儿童成长陪伴、养老与健康陪伴以及情感交互与娱乐等。
在家庭服务与家务处理方面,对人形机器人的精细化操作要求极高。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仿生结构设计,人形机器人可完成扫地、清洁、烹饪、物品分拣等复杂家务。同时,轻量化上肢设计和灵巧手能够支持抓取面包、分拣物品等精细任务。然而,人形机器人在此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连续工作数小时后,机器人自身精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作为人形机器人的 “大脑”,AI 模型目前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开放式家居场景,可能存在一些未被训练到的功能死角。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情感陪伴类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落地,主要面向儿童成长陪伴、养老与健康陪伴场景。随着 AI 算法迭代和硬件成本下降,情感陪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在养老陪伴场景中,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机器人可识别老人微表情与语音语调,分析其情绪状态(如孤独、焦虑),并通过播放音乐、发起对话等方式给予心理慰藉;在儿童成长陪伴场景中,人形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和定制化学习方案,可辅导儿童数学、语言等学科知识,并结合互动游戏、舞蹈表演等激发儿童创造力。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儿童成长陪伴与 K12 教育场景的机器人在技术上有诸多共通之处,且 K12 领域知识体系较为完整,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的能力训练。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 0 - 14 岁儿童超 2.5 亿,双职工家庭占比 67%,儿童情感缺失与教育资源不均问题突出。此外,国内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家居陪伴将逐渐成为刚需。
前面提到了教育领域,优必选在财报中也提及,公司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售价仅 29.9 万元。在市场上同类型产品(1.7 米全尺寸科研人形机器人)售价普遍在 50 万元以上的情况下,天工行者以高性价比重塑人形机器人科研教育生态。
那么,除优必选外,其他人形机器人公司目前进展如何?
在工业制造场景,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和优必选 Walker S 系列进展相近,但策略有所不同,特斯拉会率先在自家工厂启用。目前,第二代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已在弗里蒙特工厂测试电池搬运任务,实现了人形机器人闭环应用,包括自动充电、工厂巡航、物品搬运等。特斯拉计划于 2025 年底部署数千台用于内部产线,2026 年启动外部客户交付,目标成本降至 2 万美元以下。除这两家外,其他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在入厂进度上稍显落后。
原本波士顿动力在该领域进展较为领先,但其此前在液压动力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去年才正式宣布转入电驱方向。虽然工业制造也是波士顿动力关注的三大场景之一,但目前进展落后于优必选和特斯拉。年初,电动 Atlas 才在现代汽车工厂测试零件搬运、工具递送等任务,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定位目标物体,并与工厂 MES 系统对接。波士顿动力计划未来几年内与一小群客户(包括现代汽车)进行测试,尚未公布量产时间表和定价策略。另外,Apptronik 也聚焦工业制造场景,并已在梅赛德斯 - 奔驰匈牙利工厂测试 Apollo 机器人,不过该公司量产计划在 2028 年前后。
在仓储场景,各公司进展都较快。除优必选外,Agility Robotics 的 Digit 双足机器人在亚马逊 BFI1 仓库测试黄色箱子回收,可适应复杂地面障碍,亚马逊计划部署 1 万台 Digit 双足机器人用于自身仓储物流环节。魔法原子近日推出的人形机器人 “小麦”,已在追觅科技工厂完成物料搬运、点胶等工序,预计今年将量产 400 台。
服务市场目前国内发展较为领先,这得益于国内市场刚需的驱动。傅利叶智能此前展示了人机共生的 “CityWalk” 场景,通过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 Fourier ActionNet 和工具链,支持家居用品取放、环境泛化操作等家庭服务功能。国外方面,包括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在内,大多还专注于精细化功能的策划,对落地的推进较为保守。例如,Figure AI 的人形机器人已能识别陌生物品,支持两台机器人协作整理冰箱、拾取陌生物品,无需针对任务微调,但该公司暂无落地家用市场的时间表。
当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开始在汽车产线精准装配车门、在智能家居场景递送咖啡时,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革命已悄然步入深水区。从落地进展来看,优必选无愧为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切实发挥了行业风向标的作用。从汽车工厂到智慧家庭,从科研教育到仓储物流,其产品矩阵的快速落地不仅验证了技术的成熟度,更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实验室迈向大规模商业化。
不过,优必选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国际巨头对工业制造、家居陪伴和教育三大场景同样虎视眈眈。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潜能巨大的新产业正在崛起,更有可能重塑未来十年的产业格局。
来源:核芯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