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女人被骗财骗色,警方:为何能得手,嫌犯:有时我也想不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5 00:56 1

摘要:2010年,警方发现一个特殊的QQ群,群内57名已婚女性每日怒骂一个叫陈世华的男人。随着调查深入,发现遭其欺骗的女性竟多达100人,且多为已婚已育者,不少人被骗财骗色,损失惨重。而这个自诩“情圣”的骗子马登毅,究竟有着怎样的手段和扭曲心理,能屡屡得手?以至于骗

2010年,警方发现一个特殊的QQ群,群内57名已婚女性每日怒骂一个叫陈世华的男人。随着调查深入,发现遭其欺骗的女性竟多达100人,且多为已婚已育者,不少人被骗财骗色,损失惨重。而这个自诩“情圣”的骗子马登毅,究竟有着怎样的手段和扭曲心理,能屡屡得手?以至于骗子本人被抓后感慨:有时我也想不通。

一、精心编织的诈骗迷网

马登毅的诈骗手段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他深知网络社交中人们的心理,摒弃了直白的搭讪方式,而是以“你是不是心情不好”开启对话,迅速拉近与受害者的距离。

在聊天过程中,马登毅会抛出那个精心编造的故事:一个孩子幼年失去母亲,被父亲抛弃,与外婆相依为命,16岁后努力打工感动父亲,被送往国外留学,回国后成为父亲房地产公司的副总裁,却遭遇车祸失去未婚妻。

这个故事充满戏剧性和悲剧色彩,容易引发女性的同情心。当女性询问故事主角是否是他自己时,他顺水推舟承认,还自信地让对方去查自己“余杰”“香港华润集团副总裁”的身份。这一系列操作,让不少女性信以为真,即便心存疑虑,也会因贪念或好奇继续与他交往。

见面后,马登毅的第二个“杀招”出手阔绰登场。他将约会地点选在酒吧,点上一瓶昂贵的酒,并给服务员大量小费,营造出富二代的假象。随后,他以银行卡日消2万额度为由借钱,多数女性因对他富二代身份的信任而欣然答应。

酒过三巡,他提出去宾馆开房,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女性竟毫无抗拒,甚至在他询问是否怕他是骗子时,还将其视为“考验”,甘愿陷入骗局。马登毅用如此简单的套路,却能屡屡得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二、受害者的心理画像

警方统计发现,受骗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常混迹酒吧、无固定工作的女性。她们爱慕虚荣,对物质有着强烈的渴望,马登毅的“富二代”身份正好满足了她们的虚荣心,让她们轻易地相信了谎言。

第二类是职场精英,尤其是自己做生意的女性。她们希望借助与“香港企业”合作实现财产和事业的跨越,马登毅编造的身份和故事为她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合作蓝图,使她们放松了警惕。

第三类是家庭主妇。她们常年缺乏工作和人际交往,社会骗局辨别能力较弱,加上可能存在的寂寞或夫妻感情不和,让她们更容易陷入马登毅编织的“甜蜜”陷阱。部分受骗女性即使知道他是骗子,仍愿意继续交往,可见其心理防线之脆弱。

三、扭曲心理下的犯罪成瘾

马登毅自曝每骗一个女人就会用烟头在身上留下伤疤,声称要记住每一个被欺骗的人。他还讲述了一段所谓的“不幸恋爱经历”,试图为自己的诈骗行为寻找借口,但经记者调查,这些说法全是谎言。他身上真正的残疾是在北京行骗时被人识破后遭殴打所致。

马登毅的扭曲心理源于不幸的家庭。他出生于宁夏银川同心县,父亲不负责任,有过三段婚姻,对孩子缺乏耐心和关爱,经常家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马登毅从未得到过关心和重视,内心极度渴望被关注。

长大后,他通过诈骗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用烫伤疤的方式让自己感受到被重视。他把诈骗得来的钱大部分当作小费花出去,也是为了获得服务员的关注和感谢。

然而,当他意识到金钱买不到真正的重视和关心时,便会陷入痛苦和迷茫,这种复杂的心理促使他不断重复诈骗行为,形成了成瘾性犯罪。

四、法律惩戒与反思

最终,马登毅因诈骗罪被成都锦江区人民法院判处4年2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然而,2014年刑满释放后,他并未改过自新,又继续诈骗30多万元,再次被判9年刑期,还因无力偿还诈骗款项和承担罚款被列为失信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如今,他再次出狱,未来很可能仍无法摆脱犯罪的“瘾”。

马登毅的案例令人痛心疾首,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女性在网络社交中要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和虚假身份。面对诱惑时,要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不被物质和情感冲昏头脑。另一方面,社会应加强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诈骗犯罪的成本。

同时,要关注那些因家庭不幸而走向犯罪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引导他们走上正途,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波斯顿的枯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