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首个覆盖输电、配电全电压等级电网的雷击故障定位体系建成。该系统可将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运维效率提升1倍,雷击停电时间缩短50%,推动我国电网防灾减灾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9月7日,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首个覆盖输电、配电全电压等级电网的雷击故障定位体系建成。该系统可将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运维效率提升1倍,雷击停电时间缩短50%,推动我国电网防灾减灾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江苏地处温带与亚热带气候过渡带,今年上半年全省落雷达38万次,为去年同期两倍。据介绍,电网遭受雷击之后,易引发线路故障,中压配电网遭受雷击的断线,还可能引发人员触电风险。“江苏电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之一。全省共计接近37万公里的各类电网线路,其中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1.28万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5.3万公里,各类电网线路点多面广,遭受雷击后人工查找难度相当大。”国网江苏电力配网管理部配电运检处副处长朱振表示。
此前,2023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新一代输电线路的雷电监测网络建设。构建了包含22个雷电探测站、34个预警传感站及2台X波段雷达的输电线路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国网江苏电力开启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体系研究与建设,本次建成投运的新系统通过最新的人工智能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彻底解决了原来电网雷击故障定位难、人工耗时高等问题,变传统人工排查的“数十公里”精准缩小至“单基杆塔”,推动电网雷电故障查找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据朱振介绍,“该系统与国内其他同类型系统相比实现了三大创新:基于气象数据生成雷电高发区域热力图,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动态监测;通过智能诊断,自动区分城乡场景,标注受影响杆塔及历史雷击记录;分析避雷器动作频次,指导防雷设施科学布设。”
“系统可实现雷击故障快速精准定位,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领域的有益探索,为提升雷击高发时段的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国家能源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安全防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健评价道。
据统计,自该系统试运行以来,已成功分析超两万次雷电活动数据,发现雷击故障五十余起,经过人工辨识比对准确率超90%。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 通讯员/黄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