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频道写过很多技术押宝路线失败导致企业发展前景暗淡的故事,诸如不久前就写过三安光电押宝mini-LED技术导致的业绩不振,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时代都在上演,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从超级笔记本到平板电脑,从蓝光光盘到NAND闪存。商业竞争很多时候对于高层而言就是决
本频道写过很多技术押宝路线失败导致企业发展前景暗淡的故事,诸如不久前就写过三安光电押宝mini-LED技术导致的业绩不振,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时代都在上演,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从超级笔记本到平板电脑,从蓝光光盘到NAND闪存。商业竞争很多时候对于高层而言就是决策,选择错误就会导致企业失去发展空间。
而最近一个消费家电界的老朋友,松下电视也传来不利消息,据消息,松下公司正评估出售或缩小其处境艰难的电视业务的可能性。松下控股的总裁楠见雄规公开表示,目前尚无企业有意收购该业务,但公司仍在考虑所有可行的选项。这句话翻译一下意思就是想卖,但是找不到接盘侠。其中国官网虽然辟谣了松下电器解散的消息,但也侧面证实了其家电部门重组的消息。
这不禁令人唏嘘感叹,在十几年前,松下电视是电视市场中的佼佼者,2007年松下电视销售额单年度突破1万亿日元,产品畅销全球。Panasonic的logo走入世界上不知道多少家庭的电视墙下。
然而当电视离开CRT时代,进入平板时代后松下却屡次在关键技术路线上出错,即便其家大业大,经过十几年的折腾后,终究是入不敷出,难以傲立于世界电视市场之林。
松下电器作为日本老牌厂商,早在70年代就开发出CRT电视(俗称大屁股电视),凭借先进的彩色成像能力,畅销全球,并在197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引入产品线到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松下电视作为电视中的高端品牌,是无数家庭值得在朋友面前吹嘘的产品。在CRT时代,其最高占据全球20%的电视市场,作为巨头,其也没有放弃新技术研发,其在2003年就开始研发等离子电视作为平板电视时代产品,然而这一次技术路线押宝就出现了错误。新世纪电视进入平板时代后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液晶(LCD)路线,一条是等离子电视路线。
相比液晶技术,等离子技术的在显示素质方面拥有优势,有更高的色彩对比度、更广阔的色域和更宽广的可视视角等等,而液晶显示技术主要在成本较低。这对于追求技术指标先进性,以“工匠精神”自居的日本厂商而言,自然是选择等离子技术。其实这种思路在日企当中很常见,半导体的东芝、尔必达也是如此,其技术路线追求更高的良品率,但是却无法控制成本。
决定路线后,当时财大气粗的松下不断在等离子电视领域投入,其在世纪初收购日立、先锋的等离子部门,成为等离子高端电视的头部厂商。在2008年,其就推出了103英寸等离子电视,创下当时世界最大尺寸纪录。但是长久的技术攻关并没有解决等离子显示器成本高昂尤其是大尺寸量产成本高昂的问题。市场更为偏向成本更低,售价更友善的液晶电视,哪怕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并不如等离子显示器。
在2012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达2亿台,相比之下,等离子电视的出货量仅为1300万台,可见等离子电视已经板上钉钉的成了技术错误路线,2013年,松下公司不得不关闭了其等离子电视工厂,并退出等离子电视市场。之后虽然松下也转入液晶电视市场,但该市场早已经被LG、三星以及中国的TCL、创维等厂商占据了市场空间。而在技术押宝错误后,其电视业务市场规模长期走低,根据奥维睿沃的数据,松下电视的全球出货量从2016年的631万台下降至2024年的202万台,市场份额缩减至仅占1%。即便在日本本土市场,松下电视的份额也从2018年的16.8%下滑至2024年的8.8%,排名跌至第六位。
松下控股2024财年的数据显示,相机、电视机等在内的家电业务营业收入预计为2840亿日元,仅占集团整体营收的3%左右。当传出松下决定出售或者关闭电视业务的时候,资本市场竟然表示看好,松下股价短期上涨15%,创近10年来最大涨幅,可见投资者也认为关闭拖油瓶业务是一件好事。
根据日媒报道,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在日本电视市场的销量占比达49.9%。其中,海信系以40.4%的占比排名第一,远超索尼的9.7%和松下的9%。中国电视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成功进入了索尼、松下的大本营。而另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11%,达到了6200万台,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在这一季度中,三星以17.6%的全球市场份额高居榜首,TCL紧随其后,以14.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海信和LG则并列第三,市场份额均为13.2%。在这其中中国电视机全球市场份额在去年1~9月首次超过韩国,达到30.1%,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品牌TCL、海信和小米的市场份额总和为30.1%,韩国的三星和LG电子合计市场份额为29.4%。
曾经日本领军的电视行业如今被中韩厂商争雄,并且中国厂商有进一步夺魁的趋势。并且在这期间,已经经历了又一轮Mini-LED和OLED的技术押宝竞争,这一次似乎错误路线好像是Mini-LED。但是日本厂商已经无力坐上这场游戏的牌桌!
来源:陆超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