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对白露的记载。老话常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到了这个节气,夏天的燥热彻底退去,清晨的草木上会凝起一层薄薄的白霜似的露珠,也意味着仲秋真正开始了。
导语:不是讲究多!九月白露到,记得:1不贪、2不晾、3不缺、4不懒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对白露的记载。老话常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到了这个节气,夏天的燥热彻底退去,清晨的草木上会凝起一层薄薄的白霜似的露珠,也意味着仲秋真正开始了。
从老一辈的生活经验来看,白露不只是“天气变凉”的信号,更藏着顺应时节的养生和生活智慧。比如北方人会在这时收秋粮、晒作物,南方人忙着采制“白露茶”,就连饮食上都要跟着“贴秋膘”过渡到“防秋燥”。这些习俗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一辈辈人总结出的“顺时过日子”的门道。
白露的讲究得拎清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提前知道才好少走弯路。这里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归纳好了,白露记得:1不贪、2不晾、3不缺、4不懒。这些说法具体指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聊聊:
1不贪
这里说的“不贪”,主要是不贪凉,白露之后,白天太阳看着暖,但风里已经带了寒气,尤其是早晚温差能差十几度,很多人还习惯像夏天那样穿短袖、露脚踝,或者睡前开整夜空调,其实很容易让寒气钻进身体,早晚出门记得加件薄外套,空调也别开太低,别贪一时凉快亏了身子。
2不晾
这里说的“不晾”,是指不晾过夜的衣物。白露时节空气湿度大,清晨的露水会打湿晾在户外的衣服,就算白天晒干了,夜里如果忘了收,又会沾回潮气。尤其对老人和小孩不友好。所以建议大家白天晾衣服,傍晚之前就收回来,别图省事留到第二天再拿。
3不缺
这里说的“不缺”,是指饮食里不能缺“润秋燥”的食材。白露一到,天气会变得干燥,人容易口干、喉咙痒,也就是常说的“秋燥”。老祖宗早就想到了应对办法,比如南方人会吃龙眼,说“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既能补气血又能润燥,北方人喜欢喝莲子百合粥、吃梨,都是清润的好东西。
相反,像辣椒、生姜这些辛辣的食物就别多吃了,容易加重燥气。所以家里的餐桌上,记得多备点温润的食材,别让“秋燥”找上门。
4不懒
这里说的“不懒”,是指别懒于“收秋”和“护秋作物”。对农民来说,白露是“抢收抢种”的关键时候——玉米、大豆要及时收割,不然遇上下雨容易发霉;晚稻要注意灌水防霜冻,蔬菜地里也要搭起小棚子防凉。就算不是务农,家里种的花草、阳台的盆栽也得勤快打理,比如给耐旱的植物少浇水,给怕冻的植物挪到室内。
白露到,这些顺应时节的讲究不能少,不是说要“墨守成规”,而是老祖宗的智慧里,藏着好好过日子的道理。把这些小细节记在心里,既能顺顺利利度过仲秋,也是对传统生活智慧的一种传承。
来源:洪城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