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千寻智能5.28亿融资:具身智能浪潮下的技术突围与生态博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08:59 1

摘要:在人工智能从虚拟走向物理世界的临界点,具身智能正成为资本与技术的必争之地。近日,清华系具身智能公司千寻智能近日完成5.28亿元 Pre-A 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阿美风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靖亚资本、

在人工智能从虚拟走向物理世界的临界点,具身智能正成为资本与技术的必争之地。近日,清华系具身智能公司千寻智能近日完成5.28亿元 Pre-A 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阿美风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靖亚资本、东方富海、华控基金等多家资本深度参与。

此外,华发集团、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与上市公司浙江东方在杭州共同发起设立的善富科创子基金战略加持,老股东达晨财智、柏睿资本、弘晖基金以及千乘资本也在本轮持续加码。

这场看似普通的融资事件,实则暗含了具身智能产业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密码。

行业爆发:具身智能的“奇点时刻”

2024年被业界称为具身智能的“元年”。特斯拉Optimus原型机的发布,让机器人从工业臂走向类人形态;GPT-4与ChatGPT的爆发,则让大语言模型(LLM)与物理世界产生化学反应。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增具身智能公司52家,融资总额超80亿元。中国市场尤为活跃:傅利叶智能获8亿元E轮融资,穹彻智能、星动纪元等初创企业接连获得数亿元注资。

千寻智能(Spirit AI)成立于2024年2月,核心创始成员为清华叉院助理教授高阳和前珞石机器人CTO韩峰涛。高阳在2014年到伯克利读博,此前在清华计算机系读本科,曾加入朱军团队研究贝叶斯推理,还在谷歌北京跟着原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张智威和清华学长李方涛研究 NLP。

资本狂热的背后,是技术代际差的显现。传统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而具身智能通过“感知-思考-行动”闭环,实现自主决策。以千寻智能为例,其自研的VLA Spirit v1算法,已能完成叠衣全流程操作——从抓取、折叠到摆放,动作流畅度堪比人类,攻克了柔性物体长程操作的行业难题。

千寻智能的技术突围

在扎堆的具身智能创业潮中,千寻智能为何能脱颖而出?其核心竞争力源于“算法、硬件、系统”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

一是算法层的学术基因赋能。联合创始人高阳师从强化学习泰斗Pieter Abbeel,提出的EfficientZero算法将样本效率提升10倍。在具身智能领域,这一算法使机器人能像AlphaGo一样,通过自我对弈优化策略。测试中,Moz1机器人仅用72小时即掌握拧螺丝的精细操作,而传统方法需数月调试。

二是硬件层的重新定义性能标杆。首款商用机器人Moz1搭载26个自由度(不含灵巧手),关节功率密度达全球最高的2.8kW/kg。这意味着在搬运重物时,Moz1的能耗比同类产品低40%。其全身力控系统可感知0.01N的力变化,为医疗康复场景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系统层的分层架构提升泛化性。千寻智能采用“VLM(视觉语言模型)+具身大模型+MPC(模型预测控制)”三层架构。VLM负责任务拆解,如将“整理仓库”分解为“识别货物-规划路径-抓取摆放”;具身大模型生成动作轨迹;MPC则实时调整关节力矩,应对突发碰撞。这一设计使Moz1在陌生环境中的任务完成率提升60%。

资本棋局:5.28亿背后的产业暗战

具身智能的商业化难题在于,如何平衡技术深度与场景广度。目前,在医疗领域,千寻智能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开发“手术辅助机器人”。本轮融资的领投方P7 Ventures(阿美风险投资旗下)颇具深意。阿美作为能源巨头,其工业巡检需求与千寻智能的技术高度契合。测试中,搭载千寻定位系统的巡检机器人,在油气管道监测中漏报率低于3%,效率是人工的50倍。

千寻智能的融资,不仅是资本对技术的投票,更是对具身智能产业未来的押注。当Moz1机器人能像《机器人总动员》中的WALL-E一样,既完成精密任务又展现情感互动时,人类与机器的协作关系将被彻底重构。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具身智能企业正通过技术突围与生态构建,从追随者变为领跑者。

来源:咫尺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