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谷歌宽松的许可政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安卓王国],包括三星、小米、OPPO以及众多智能硬件制造商都基于AOSP定制开发了自己的安卓系统。
前言:
过去,谷歌宽松的许可政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安卓王国],包括三星、小米、OPPO以及众多智能硬件制造商都基于AOSP定制开发了自己的安卓系统。
如今,如果AOSP的实时透明性减弱,开发主导权进一步集中于谷歌及其合作伙伴,安卓生态系统的封闭化趋势将变得不可避免。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谷歌确认AOSP进一步转向内部开发
谷歌已正式确认,未来所有Android系统的开发活动将完全在公司内部进行。
AOSP是由谷歌负责维护的一个开源操作系统开发项目,该项目允许任何个人或实体自由地访问、审查代码,并向项目贡献代码或修复。
谷歌目前的决策是将核心功能的开发工作转入内部,这可能会导致那些依赖AOSP进行定制的硬件制造商在获取新功能方面出现时间上的延迟,进而影响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自下周起,Android系统的所有开发活动将仅在谷歌的内部分支中进行,只有当谷歌决定发布新的分支时,相关的源代码才会对外公开。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构成了Android的基础,提供了智能手机系统的基础架构。
这部分完全开放,采用Apache 2.0许可证发布,允许任何人免费使用、分发或修改,且不强制要求开发者公开其修改内容。这种宽松的许可模式使得AOSP得以广泛传播。
众多芯片制造商基于AOSP发布自己的版本,而终端制造商也常常使用芯片制造商提供的Android代码,并进行深度定制,以构建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和独立账号体系。
例如,小米的澎湃OS、vivo的OriginOS、OPPO的ColorOS以及荣耀的MagicOS,大多数是在AOSP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底层技术重构,实现差异化创新。
另一方面,Google Mobile Services(GMS)是Google Android的核心,但它是闭源的。
GMS集成了Google生态的核心服务,包括Google Play商店、Google助手、Google地图、Gmail、YouTube、Google照片等。
这些服务仅限于获得GMS许可的制造商使用,如三星、摩托罗拉等。
长期以来,为了在AOSP的开源属性与自家产品开发策略之间保持平衡,Google既要维护公开的AOSP分支,又要在内部持续迭代包含GMS的版本。
这种双分支维护模式导致了额外的开发成本,Google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两个分支之间合并代码,而代码差异较大时,合并过程中经常出现冲突。
据Android Authority透露,Google早已习惯在内部开发Android的核心部分,而非完全在AOSP公开推进。
Google这样做的理由是,避免开发者和手机制造商跟随那些尚未完成的实验性功能,希望他们使用更稳定、统一的Android版本。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使得Google对Android生态系统的控制更为严格,防止制造商随意修改AOSP,导致Android版本的过度碎片化。
目前,AOSP中仍保留了一些公开开发的组件,例如蓝牙协议栈,但Android的核心部分,尤其是Android OS框架,已经转移到Google内部。
现在,Google进一步调整其策略,放弃AOSP和内部版本的双分支开发模式,将所有Android开发工作集中于内部,不再对外公开。
官方理由为统一步调开源节流
实际上,自2013年Android 4.4 KitKat版本发布以来,所有后续的Android版本均未完全保持开源状态。
这一做法导致许多开发者认为AOSP与典型的开源项目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参与者难以在AOSP中获得真正的归属感。
在AOSP项目的官方网站上,Google阐述了其[治理理念]:Google主导AOSP的领导权,负责维护和进一步开发Android。
尽管Android由多个子项目构成,但AOSP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
Google将Android视为一个统一、完整的软件产品,而非一系列发行版、规范或可替换组件的集合,并据此进行管理。
Google的目标是促使设备制造商将Android系统移植到各自设备上;他们并不制定规范或策划特定的发行版。
本质上,谷歌旨在提升开发效率并加强对安卓生态系统的控制,并非彻底放弃开源原则。
分析人士认为,谷歌的这一策略简化了安卓操作系统的开发流程,但可能会减缓新版本的开发进程和bug的减少速度。
这一调整主要旨在提升谷歌内部团队的工作效率。过去,在公共 AOSP 分支与独立的内部开发进度之间进行同步,常常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鉴于公共AOSP分支通常滞后于内部版本,当需要将两者代码合并时,谷歌工程师们经常面临合并冲突——这些不同代码版本间的冲突往往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解决。
通过将所有活跃的开发活动转移到内部分支,谷歌认为可以消除这些冲突,并简化工作流程。
尽管尚未闭源但封闭的趋势已显而易见
此次调整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谷歌长达十五年战略的延续。
自2010年谷歌在Google Play推出语音操作功能,并停止在AOSP中更新搜索功能开始,这种策略就已经在实施。
尽管未能实现盈利,但谷歌在过去15年中对AOSP的战略始终坚定不移,即持续地[以AOSP为代价,增强谷歌GMS]。
自2010年起,谷歌便推出了语音操作功能,并在Google Play(当时名为Google Market)上线,随后AOSP中的搜索功能便停止了更新。
直至今日,AOSP的搜索功能仍停留在Android 2.2版本。
此后,相机、音乐、键盘等原本作为基础功能的组件,纷纷从AOSP中分离出来,这进一步表明了谷歌的策略。
谷歌将开发力量全面转向内部,意味着这种策略的实施达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安卓已经从一个[开放的公共平台]转变为一个[受控的商业工具]。
未来安卓可能仍会保持[开源],但其本质将发生变化,谷歌的主导性将越来越强,制造商的自主性则会越来越弱。
尽管谷歌此次行动的实际影响范围目前尚有限,但它已经反映出谷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产业重心转移的方向。
这一系列措施无疑将安卓的开发过程从开放透明转变为内部封闭。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谷歌可能希望通过闭源策略加强对安卓生态系统的控制,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商业利益。
通过闭源,谷歌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其服务,如Google Play、Gmail、谷歌地图等,构建更为紧密的生态闭环,从而实现更高的广告收入和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
考虑到2025年初安卓部门已向所有员工提供了[自愿离职]的选项,削减开支的策略逻辑显而易见。
此外,签署合作伙伴协议的制造商也有义务捆绑Google服务,这有助于Google增加广告收入,间接提升了公司的整体收益。
幸运的是,目前看来,闭源AOSP对业界的直接影响并非灾难性的,对终端手机用户的直接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谷歌一再强调不会封闭源代码,但这种悄然将技术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正使得原本开放的安卓生态系统逐渐向谷歌靠拢,甚至进一步巩固了谷歌[一家独大]的市场地位。
结尾:
正如那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微软为何对盗版持宽容态度?因为与盗版的泛滥相比,微软更难以接受的是用户转向其他操作系统。
开发操作系统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市场垄断的竞争,谷歌显然对此心知肚明。
从目前状况来看,若谷歌决定停止安卓开源项目,对这些手机制造商的影响相对有限。
然而,对于未签署协议的中小型硬件制造商而言,他们获取安全补丁和新功能的周期可能会显著延长,这可能迫使他们转向付费授权或使用旧版本代码。
一些物联网设备制造商也表示,依赖AOSP开发的低成本设备将面临系统更新中断的风险。
此次调整可能会加剧外界对其垄断行为的担忧,并促使业界反思技术生态的可持续性。
部分资料参考:InfoQ:《谷歌没有闭源,但正把安卓变得[能看不能摸]》,CSDN:《Android闭源是假,Google想封闭是真》,星海情报局:《安卓不开源了?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啊》,爱范儿:《Google 决定终止开源 Android》,第一财经:《谷歌安卓开发或转向封闭,对业界影响几何?》
来源:AI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