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员外到现代身份,一文带你看明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07:02 1

摘要:员外,全称为“员外郎”,原本指的是正员以外的官员 。最早能追溯到三国曹魏末年,当时设立了员外散骑常侍 。晋武帝时,又有了员外散骑侍郎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官职 。这些官职都在正式编制以外,所以加了“员外”俩字 。



最近看古装剧,里面动不动就喊“员外”,我就忍不住琢磨,这员外在现代叫啥呢?一番研究后,还真发现了不少门道,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

员外,全称为“员外郎”,原本指的是正员以外的官员 。最早能追溯到三国曹魏末年,当时设立了员外散骑常侍 。晋武帝时,又有了员外散骑侍郎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官职 。这些官职都在正式编制以外,所以加了“员外”俩字 。

到了隋朝,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置员外郎一人,成了各司的次官,也就是副司长,地位有了显著提升 。此后唐、宋、辽、金、元、明、清各朝,都延续了隋朝的制度,以郎中、员外郎作为六部各司的正副主官 。在唐朝贞观时期之前,吏部考功员外郎还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呢 ,不过后来唐玄宗觉得这官职级别低,就改成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了 。

在古代,能当员外郎的人可都不简单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是达官贵族 。虽说官位可能不是特别高,通常低于郎中,高于主事 ,品级多为正七品或从七品 ,但也是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 。比如在处理政务时,他们要协助郎中审阅公文、参与议事,承担一些临时性任务 。

不过,宋代以后,“员外”这个词的含义慢慢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官位和土地财富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很多富有地主通过捐官或者其他途径,获得了“员外郎”的官衔 。虽然他们可能没有实际去任职,但凭借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在当地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渐渐地,“员外”就成了富有地主的代名词 。

到了明清时期,员外郎更是演变成一种闲职 ,不再和科举挂钩,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能捐一个员外官职 。这时候,“员外”就和财富牢牢绑定在一起了 。像《水浒传》里的卢俊义,河北首富,大家都叫他卢员外 ;还有柴进,柴员外,周世宗的后代,以豪侠著称,对梁山好汉多有资助 。这些员外虽然不是正式的政府官员,但有自己的庄园、武装力量,在地方事务里起着重要作用 。

那员外在现代叫什么呢?从官职角度来看,古代员外郎是各司次官,放到现在,大概相当于政府部门或机构里的副部长、副处长 。不过现在没有“员外”这个官职了,更多是从社会地位和财富角度去类比 。

从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说,现代的企业家、富豪和古代员外有些相似 。古代员外靠土地、商业积累财富,在当地有影响力 。现代企业家、富豪通过创业、投资等方式积累财富,在商业领域和社会上也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 。比如一些大型企业的老板,他们掌控着大量财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古代员外一样,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

再从社会角色来讲,员外还和现在的乡贤类似 。古代员外会参与地方事务,像修路、办学、赈灾这些公益活动 。现代乡贤也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社区发展,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为家乡和社区做贡献 。

但古代员外和现代这些身份也有不同 。古代员外有一定政治地位,即便后来成了闲职,在礼仪待遇上也和正式官员一样 。现代企业家、富豪主要活跃在经济领域,政治地位和古代员外不同 。而且古代员外财富来源主要是土地、传统商业 ,现代财富来源更广泛,像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 。

员外在古代从官职演变成对富有人群的称呼,在现代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官职,但从财富、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上,可以和企业家、富豪、乡贤这些身份进行类比 。了解这些,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也能从历史角度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 。

来源:穿梭历史长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