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 索:越前和纸之美——观《致光之君》而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03 01:56 1

摘要: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皇室贵族、爱恨情仇以及一线演员、恢弘场景等成就了叫座的收视率而吸粉无数,电视台也频频推出平安时期的越前和纸、假名书法、汉诗和歌等的综艺节目。唐宋时期的日本平安时代,大和人对唐人宋人顶礼膜拜,对唐碗宋盏视为珍奇,对唐诗宋词奉为瑰宝。剧中视大唐

《致光之君》截屏照片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道乐轩 裘 索

不追剧的我追剧了,边拍边播每周日一集的48集NHK大河剧《致光之君》在甲辰年翻篇前终播了。

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皇室贵族、爱恨情仇以及一线演员、恢弘场景等成就了叫座的收视率而吸粉无数,电视台也频频推出平安时期的越前和纸、假名书法、汉诗和歌等的综艺节目。唐宋时期的日本平安时代,大和人对唐人宋人顶礼膜拜,对唐碗宋盏视为珍奇,对唐诗宋词奉为瑰宝。剧中视大唐大宋乃为世界中心之花的泱泱中华(花),国人的我观剧时的心情是愉悦的,更何况还有越前和纸的精妙制作、在和纸上舞文弄墨、赏玩和纸上的和歌故事的场景的高频出现。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藤原道长带了最为上乘的越前纸,请求紫式部写下动容的故事和优美的和歌,供一条天皇赏阅以排遣烦闷。紫式部抚爱着光滑温润的越前纸,感铭地仰视着道长满心欢喜,道长深情地说:“记得你曾用宋语对我讲,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越前纸上舞墨行文。” 与作品匹配的文字,写在与文字匹配的纸上,覆以与作品格韵匹配的封装,平安时期华丽的贵族们对美的极致追求在文字的载体纸张上可见一斑。一张纸不仅仅是呈现在上面的文字,这张纸的本身也传递出那个时代的追崇。紫式部的父亲汉学家藤原为时的汉诗才华得到天皇赏识,授命赴任因宋日贸易而时有宋人居住的越前国守,天赋才情且热衷唐诗宋词的紫式部随父同往,父女俩视察越前造纸工坊,见工匠们在寒冷的水里心无旁骛地反复揉搓制纸原料、瀌晃产生平稳匀速的节奏,纸浆发出吧嗒吧嗒韵律,是专心致志还是心不在焉,耳朵就能辨听出。紫式部深知一纸一心魂、铸就顶流越前纸的艰难困苦,然后才有玉汝于成。

《致光之君》截屏照片

当天皇生日时,贵族用假名把自己喜欢的诗歌写在纸上敬献给天皇。在这些美丽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美丽的纸上粘贴着金银纸屑。这是制纸的工匠用毛笔在发际里擦磨产生静电后,再吸附一粒粒的金片、银片移放到附有胶水的纸上,小小的、一颗一颗、一条一条。有些小鸟小草叶片等的绘图,也是用金线银线来粘贴的,我们唐朝贵族书写的纸上是有装饰的,这个传统从中国传到了日本。这张纸本身就是用了不同颜色的拼纸,是把不同颜色的纸用手撕了,再按照相似的边缘粘回去。各种不同的颜色拼纸做出来的效果美轮美奂,然后在上面用笔墨以极富情绪化的方式来写出他们的诗。这和中国近当代的书法有很大不同,中国就写在一张张白色的宣纸上,上面至多有几行红色的条横。《源氏物语绘卷》里的书法用纸考究之极,上面有“情云”,就是在纸上铺就出云彩一样的图案,以示有情感能够跃动起伏那样。一张纸用完了就会添上另一张纸,看上去不是那么的连贯,不过把投射自己感情的故事书写上去后两张纸便联动了起来,这种情绪的变化很微妙又很唯美,这种美能震撼内心。

看到藤原道长月下赠送紫式部的画有两小无猜时的执扇时,我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红楼梦中晴雯恃宠而骄撕扇发出的声响的情景;看到“情云”,便联想到“朵云”,”朵云”二字是中国旧时文人对信笺的雅称。在上海南京路近福州路文化街那里有一家创建于1900年的文房老铺名为“朵云轩”,木版水印纯手工的信笺中,多少的尺牍诗翰的文房大雅绽露在朵云上。记得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有写:“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钿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下的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弥漫着老上海气息的张爱玲留给既风雅又入时眸的朵云信笺的文字。

《三十六人歌集》中《室町切》传为藤原行成的作品,写在美丽的纸上,纸上饰有小草。《贯之集》的书法则写在油水混合物的纸上,使作品产生一种似乎有云水流动的感觉,美丽的纸上同样也饰有小草。大和的皇室贵族很倾心于用小草小花做装饰,这些小小的、平平的触目可见的小生命,他们以金银、爱心和耐心把它们拼接出来并粘贴在纸上,然后在上面调墨弄文。藤原公任的《石山切》等作品现在看上去富有现代风格,倘若不是已知为平安时代的作品,容易误判是当代人的作品,因为纸上用了大量的银色,银色历尽世纪流年的风化后色泽由蓝趋黑产生一种金属感,比12世纪当时的作品更入目耐味。面对这些作品,我们会有一种日本的书法是在纸上流动的感觉,在平面上的流动与纸面相契,顺应于纸面的原色美,而不是追求中国书法那种力透纸背的立体美。大和人的书写者会根据用纸的色泽、图案的变化来调整书写的形式和韵律,他们和纸张之间构建了一种绝妙的互动,在用笔用墨的轻重缓急和章法布局的疏密空繁时,总会顾盼着承墨的载体纸张。

《致光之君》截屏照片

古代越前纸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据说毕加索也使用该纸作画,人间国宝岩野市兵卫手制的和纸被卢浮宫用于藏品的修复。越前和纸之乡至今供奉着全日本罕见的纸神冈太神社、大泷神社。一方风土养一方人,一方水质养一方纸,中国最好的宣纸就是在安徽、最好的白酒就是在遵义。和纸之乡福井县越前地区的水属于中性软水,正因为这样的水质,造就出呈现和纸特色的柔软温润的纸张、成为纸中之王的千年纸。

中国发明了纸,向东传入了高丽国,三名朝鲜僧侣将其引入日本,初始被用来抄写经文、渐渐地随着佛教在日本各地的生根发芽,纸张也随之得以普及。跨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和纸已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等多方面融入日本人的生活,甚至融入奥运会等国际盛事,获奖者得到顶级和纸印刷的荣誉证书,纸因人贵、人因纸更贵。

越前和纸的纤美与强韧、细润与肌理、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让我喜欢,它润物细无声地潜入了我的生活。仅是两次的越前行,让我回味的不仅是越前蟹、越前海岸、越前水仙,更有越前和纸。东京南青山的深巷里,那家毗邻越前蟹屋的越前特产店成了我常驻足的地方;那家坐落在明治神宫附近青山杉雨妹婿开设的文房屋成了我常光顾的场所,木匾上铺号“玉蘭堂”三字集吴昌硕字而成,耄耋之年的齐藤先生见了我总是笑眯眯并心领神会地从内角的柜子里抽出几乎整个抽屉,略嫌小贵却没有一枚雷同的书写假名书法的和纸让我随心拣选,离开时老人家知道我总还会带回一瓶和纸,外壳装帧得书写顺滑、墨色丰富得天衣无缝。

来源:中文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