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意跟我回家!备孕五年夫妻,千里骑行,在烈士陵园呼喊 娃娃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21:47 1

摘要:3 月 30 日清晨,在第一缕阳光的陪伴下,夫妻二人终于抵达保山纪念 “娃娃兵” 的陵园,这座陵园被苍松翠柏环绕,静谧而庄重。

真的太触动人心了!

没想到2025 年 3 月 30 日,在云南保山发生了一件令人泪目,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3 月 30 日,在云南保山的一处烈士陵园,一对夫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从武汉到云南保山,全程两千余公里,夫妻二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骑着单车一路西行!

数月的风餐露宿,皮肤被晒得黝黑,自行车上的驮包也沾满了灰尘。

3 月 30 日清晨,在第一缕阳光的陪伴下,夫妻二人终于抵达保山纪念 “娃娃兵” 的陵园,这座陵园被苍松翠柏环绕,静谧而庄重。

陵园里安葬的 “娃娃兵” 大多是 14 - 18 岁的青少年,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以稚嫩的肩膀扛起民族存亡的重担,堪称 “少年中国” 的精神图腾。

夫妻二人脚步凝重,缓缓踏入陵园,目光扫过一座座墓碑,眼神中满是敬重与心疼!

丈夫身形一正,右手缓缓抬起,庄重地向 “娃娃兵” 墓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手臂在空中停留,久久未曾放下,脸上写满了肃穆与敬仰。

妻子慢慢蹲下身子,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一颗颗糖果,轻轻塞进每一个 “娃娃兵” 墓碑前的石背袋里,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到这些沉睡的孩子,一边塞,一边小声呢喃:“孩子们,吃颗糖,甜一甜……”

突然,妻子声音颤抖,大声呼喊:“谁愿意跟我们回家!”,声音带着哭腔,呼喊声在陵园里回荡,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现场前来祭拜的人们纷纷投来目光,有的眼角泛红,有的默默叹息,不少人被这一幕深深触动。

据正在清扫落叶的工作人员,放下手中的扫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远远就看见他们走进来,脚步特别慢,看着墓碑,抚摸墓碑时指尖颤抖,他们看每个名字都像在寻找自己的孩子,眼神里全是心疼。突然,丈夫扯着嗓子大喊,声音抖得厉害,妻子也跟着哭喊,那声音一下子就惊飞了树上的鸟儿。”

有前来献花的大学生回忆道:“当时我正准备给先烈献花,突然听到这声呼喊。我扭头一看,夫妻俩满脸泪水。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周围好多人都在默默抹眼泪。他们的喊声,就像一把重锤,敲在了大家的心上 。”

还有带着孩子来祭拜的女士感慨道:“听到呼喊,我怀里的孩子都愣住了。看着夫妻俩悲痛又虔诚的样子,我身旁的老人叹了口气,我自己也鼻子一酸。这座陵园向来安静,但他们的呼喊,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对先烈的敬重。”

事后,夫妻二人在接受采访时袒露心声。

原来,他们备孕长达五年,这五年,医院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各种各样的药吃了个遍。每次盼着能有好消息,可最后都失望了,心里那股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直到有一天,他们在网上看到了 “娃娃兵” 的事迹,那些本该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孩子,十几岁就奔赴战场,最终长眠于此。

看到这些,夫妻俩的眼眶瞬间红了,他们当即决定,一定要去陵园看看。

后来,他们又在网上刷到有备孕成功的夫妻,带着孩子到陵园向 “娃娃兵” 还愿的报道,一个想法在他们心中愈发坚定 , 要 “带” 一个小英雄回家,给予这些英烈家的温暖,也为未来的孩子树立榜样。

网友热议

此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网友们纷纷留言。

有网友 感慨:“这对夫妻的举动太暖心了,他们骑行两千公里,不仅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用行动传递着对家国的热爱,让英烈不再孤单,也给社会注入了一股暖流。”

也有网友留言道:“备孕五年的艰辛,没有磨灭他们对生命的期待,反而让他们将这份爱延伸到了英烈身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跨越时空的共情,什么是对英雄的敬重。”

不过也有网友 提出质疑:“陵园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场所,有着明确的管理规定和祭扫礼仪。夫妻二人在陵园内大声呼喊,打破了陵园应有的宁静,更干扰到其他祭扫者,对陵园氛围造成破坏,未必是恰当的缅怀方式。”

此言一出,立马就有网友评论:“陵园里的这声呼喊,喊出了无数人对英烈的思念。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这样的行动,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

法学专专家回应

至于夫妻二人到底行为合不合适,有法学专家对此回应道:

该陵园始建于1979年,2020年经改扩建后成为保山市爱国主义教育核心基地,安葬着包括抗战“娃娃兵”在内的235名烈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十条,陵园需“保持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同时第十三条明确“鼓励公民通过瞻仰、集体宣誓等形式传承英烈精神”。

夫妻的祭扫行为虽情感强烈,但未破坏设施、未干扰他人,其合法性得到法律背书。

最后想说的话

当不孕的伤痕遇见战火的伤痕,两个维度的‘生命延续’在保山陵园碰撞出惊人的精神核聚变。

这对夫妻用2000公里车辙,在法律的框架内划出了一条连接私人痛楚与公共记忆的情感通道——正如《英雄烈士保护法》立法宗旨所言:‘英烈精神需融入公民日常,方能真正永垂不朽’。”

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份对英烈的敬重,融入日常生活中,化作传承英烈精神的实际行动。

那么,你对这对夫妻的行为有何见解?是否从中获得了新的思考?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来源:老朱议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