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生育政策的放开,“妊娠期糖尿病”这个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了孕妇妈妈们的交谈中,肥胖、高龄妊娠的女性更是对此忧心不安。孕育新生“甜蜜不过头”,需要“糖妈妈”们学会做好满级攻略。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生育政策的放开,“妊娠期糖尿病”这个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了孕妇妈妈们的交谈中,肥胖、高龄妊娠的女性更是对此忧心不安。孕育新生“甜蜜不过头”,需要“糖妈妈”们学会做好满级攻略。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治疗主要依靠: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糖。
附: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
• 空腹3.3-5.3mmol/L
• 餐后1小时
• 餐后2小时
• 避免夜间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6.0%
妊娠期高血糖给母儿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妊娠期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包括母体先兆子痫风险、剖宫产率及会阴外伤数量增加等,同时后代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大于胎龄儿(LGA)和巨大儿的概率显著升高。从长期风险来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其后代出现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2倍。因此妊娠期高血糖的早发现、早诊疗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糖?
平时体检和首次产检都要查血糖。根据新版《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所有首次产检的孕妇都应进行空腹血糖筛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需要注意体检项目中的空腹血糖,如果数值异常就要警惕,建议到内分泌科进一步排查,早发现、早控制。
如何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饮食干预?
1) 饮食方面,应优先选择多样化、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推荐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75g(主食量4两以上),蛋白质不应低于70g,不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摄入的7%;限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推荐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安排为3次正餐和2~3次加餐。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计划地增加富含铁、叶酸、钙、维生素D、碘等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鱼、虾、奶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2) 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指数(BMI)指定孕期增重目标
患有妊娠期高血糖的孕产妇可以运动吗?
规律运动,好处多多。规律运动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母儿不良结局。无运动禁忌证的孕妇,1周中至少5天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推荐的运动形式包括步行、快走、游泳、固定式自行车运动、瑜伽、慢跑和力量训练。运动的禁忌证包括严重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子宫颈机能不全、多胎妊娠(三胎及以上)、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持续阴道流血、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贫血、甲状腺疾病控制不理想、胎儿生长受限等。
此外,当孕妇妊娠期运动时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停止运动:阴道流血、规律并有痛觉的宫缩、阴道流液、呼吸困难、头晕、头痛、胸痛、肌肉无力影响平衡等。在运动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发生,避免清晨空腹未注射胰岛素之前进行运动。怀孕前没有规律运动习惯的孕妇,应由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
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一旦确诊妊娠期高血糖,各位准妈妈们要做好自我血糖监测。建议妊娠期高血糖孕妇使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如血糖控制良好,可以适当调整监测频率;每周2~3天监测三餐前后血糖。在初始应用睡前胰岛素以及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情况下,可以加测夜间血糖。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目标?
推荐妊娠期高血糖孕妇的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前及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h血糖<7.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避免夜间血糖<3.3mmol/L。
如何调节孕期血糖?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妊娠期高血糖的基石,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但经饮食控制及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仍不能达标,或低卡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的准妈妈们需要及时予以药物干预。
胰岛素是国内外推荐的治疗妊娠期高血糖的一线药物,目前可用的胰岛素制剂中没有一种被证明可以穿过胎盘。根据孕期血糖特点调节胰岛素方案。空腹或餐前血糖升高建议添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餐后血糖异常建议添加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胰岛素首次添加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由于妊娠期餐后血糖升高较为显著,一般不常规推荐应用预混胰岛素。
近年来,胰岛素泵也常被用来调节孕期血糖。若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但降糖效果不明显,往往提示孕妇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可以加用二甲双胍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目前二甲双胍是否对子代有明确的不良作用尚存在争议,我国指南表明妊娠期应用二甲双胍的有效性和对母儿的近期安全性与胰岛素相似,尚未发现二甲双胍对子代有明确的不良作用,2023美国ADA《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建议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诱导排卵时,应在妊娠早期结束前停用。
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健康妇女的7~10倍,因此GDM患者应在产后4~12周行糖耐量试验,若血糖正常则1~3年随访,如糖尿病前期则予以生活方式干预、使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以上就是本次妊娠糖尿病科普的全部内容啦,建议孕产妇及备孕女性及时筛查空腹血糖,必要时完善糖耐量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于内分泌科及妇产科专科就诊。已经确诊的血糖患者也不必焦虑,遵嘱监测血糖、加以饮食运动干预,必要时遵嘱使用药物治疗,按时产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第一部分] [J]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 57(1) : 3-12
[2] 刘凯琳, 郭倩倩, 姜宏卫, 等.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模式的现状及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26(23): 129–133.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妊娠期高血糖 诊治指南(2022)[第二部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2):
[4] ElSayed N A, Aleppo G, Aroda V R, 等. 15.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Pregnancy: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3[J]. Diabetes Care, 2023, 46(Suppl 1): S254–S266.
来源:汉中华兴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