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败家子”,一晚输掉上海一条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7:59 2

摘要: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传播学术观点、时事人文、哲学理论以飨读者。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转自:学者荟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传播学术观点、时事人文、哲学理论以飨读者。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这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富庶之人的描写。

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其实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没任何家族能一直贫穷或富庶下去。

很多人可能不太相信,坐拥广厦千万再失策也不会日落西山吧!民国时期曾有那么一个人,他因为继承巨额家产而拥有一切,却同样因为这些丰沛的金钱而失去一切,最后落得个惨淡的境地。

这就是民国富二代盛恩颐,他曾凭“实力”输掉百栋楼,败家程度可想而知,但这样的人结局如何呢?

往事如云烟,不知他是否曾懊悔曾经的挥霍无度,是否珍惜过他原来拥有的一切。

朱门绣户 慈禧赐名

盛恩颐是何方神圣?实际上这个名字大有来头,颐和园想必世人无人不晓,而盛恩颐的这个“颐”字就是取自其中,对盛宣怀颇为赏识的慈禧闻之喜得贵子,当即亲自赐名“恩颐”,寓意“被恩泽颐养”。

1892年,得了皇家称赞的红人盛宣怀奉命前往上海督办制造业,恰是这一年,盛家的第四个孩子出生。

盛恩颐母亲庄夫人

盛恩颐,作为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的天之骄子,他受到了家族的庇荫。作为出生即在罗马的天选之子,在父亲的保驾护航下,他风光无限,集万丈光芒。盛恩颐前半辈子的肆意人生,离不开他父亲盛宣怀的溺爱。

盛家在民国是世家大族,自然不只有盛恩颐一个孩子。因为盛恩颐是盛家的第四个孩子,大家都称他为盛老四。

之所以盛家对四子盛恩颐溺爱非常,是因为他的兄弟们大部分都早早逝去。盛恩颐的大哥只活到46岁就逝世了,二哥和三哥幼时就夭折了。

年轻时的盛恩颐

盛恩颐出生后,作为盛家的独苗,他们一大家子对他宝贝得很,那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盛家上上下下都精细地照顾这个孩子,不敢懈怠分毫。

话说盛家几代或为官或从商,盛恩颐的父亲盛宣怀乃是上海一代首富,盛宣怀在有生之年将财产做到了相当惊人的规模,是几代盛家人里比较能干的一位。

为什么盛恩颐这个名字会由慈禧太后亲自题字呢?这完全归功于他的父亲盛宣怀,盛宣怀在年轻时就十分能干,曾为重臣曾国藩做过贴身秘书。

因为工作能力出色,李鸿章在变法时也用到了盛宣怀,所有的民营项目事宜都经他的手办妥以后交由李鸿章。所以从见识、能力、经验、人脉上来看没有盛宣怀的弱项。

旧上海十里洋场

这也就奠定了盛宣怀在自己做生意时成功的必然性,盛宣怀十分爱做大生意,本身就颇有家产,加上他的积累,盛家在当时称得上是堆金积玉,富甲一方了。

除了家里人,那些长短工加起来足有上百人,家里的保姆也都是万里挑一的,并且都是有学历有学识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保姆还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

爱非其道 埋下后患

可怜天下父母心,对盛宣怀来说,子女方面要比做生意难得多。盛宣怀家财万贯,曾先后娶了三个女人,曾经也有过几个儿女,但是都夭亡了。

第一个妻子曾为他生了3儿3女,但巧合的是,女儿倒是留下了,三个儿子全部死于大病。第二个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就患上了抑郁,在屋里上吊自杀了。

盛宣怀家族

盛宣怀人到中年娶了这第三位妻子,也就是盛恩颐的母亲。盛恩颐其实还有一个哥哥,但也年少死于非命,盛恩颐就成了全家的希望,每天府上上百号人全都为了这小少爷而忙。

三番五次的夭亡让盛宣怀十分小心,生怕盛恩颐再出什么问题,对他是照顾有加。盛恩颐从小没受过任何委屈,一直是锦衣玉食,饭来张口,好不自在。

不用猜测,这样的环境下造就的孩子必然不好管控,十分顽劣,因为他知道不管自己惹多大祸都有人帮他摆平。盛宣怀看在眼里但是也没办法,盛恩颐是盛家独苗这是铁打的事实。

盛宣怀在盛恩颐即将成年时就将他送到了美国、英国留学,希望他能学有所成,为家里做点贡献。因此盛恩颐回国第一时间,就被父亲安排到铁路局任局长。

盛恩颐与媳妇孙用蕙

盛恩颐还在家里的安排下娶了一位财阀家的千金。盛恩颐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拥有最轻松的人生,但人生过于轻松一定是好事吗?

其实不然,盛恩颐一直都是活在父亲的安排下,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

清末民初首富盛宣怀

作为能被慈禧看好的盛宣怀自然是本事过硬。作为民国初年的富豪,他很有见地,一生都在大力发展实业。

在洋务运动中创下了丰功伟绩,他创办了许多大型企业,修建铁路,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贡献良多,他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他是独霸轮船、电、煤、纺织四大行业的奇才。他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有两个与他有关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们是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还有一个公益组织中国红十字会与他也有关系。

凭借金钱和名誉,盛宣怀拥有了至高的权利,将自己的孩子包裹在金钱营造的“蜜糖”里。

如果说盛宣怀在家里是可亲可敬的父亲,那么在官场和商场里,他就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圆滑世故之人。

盛宣怀

作为当时期的首富,据不完全统计,盛家少说也有1300万两的家底,这个还没算上盛家收藏的古玩字画和金银珠宝等。

当时清朝一年的税收也就几千万两。这样看来,说盛家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盛家作为清王朝经济基础的半壁江山,在盛宣怀看来不是殊荣,而是催命符。

在官场多年,盛宣怀何尝不知道大清的命数将尽,洋务运动的辉煌只是清王朝步入灭亡的回光返照。

盛家女眷在留园

盛宣怀在官场和商场步步维艰,如履薄冰,生怕一个差错留下把柄就引来灭门之祸。

要知道在这种境地下,一个小差错可能让几十年的辛苦经营付诸东流。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盛宣怀也是一个端水大师。

在后期革命之火点燃中国各地的时候,各种总督、将军走马上任,盛宣怀都秉持着不招惹的态度,甚至时常奉上钱粮资助,以此换得一家的平安。

盛公馆

生活在这样复杂的大家族里,盛恩颐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要面临多方威胁。因而在早年间,盛宣怀怕儿子出意外,就一直为他遮风挡雨。

正是这份保护和溺爱,让盛恩颐没有尝到人世的疾苦。

为了确保不出意外,盛宣怀花费重金送盛恩颐去外国留学,其中就有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这些都是当时的著名学府。

盛恩颐就在父亲的安排下留洋避难,避开了国内动荡的局势。

按理说,盛恩颐出生于豪门世家,受到大家族的熏陶,又在国外的最高学府受到了高等教育,应该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才。

穷奢极侈 败家初露锋芒

但遗憾的是,因为时代的弊病,再加之父亲毫无保留的宠爱,盛恩颐不仅没有成为人才,反而成为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酒囊饭袋。

作为在盛家层层羽翼保护下的豪门公子哥,别的有没有学会不知道,但败家倒是学了个精通。

百乐门

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并非是他做出了什么惊人的成绩,而是他骄奢淫逸、挥金如土的“伟绩”被不少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那时,盛恩颐挥金如土的骄奢事迹是有限度的。虽然盛宣怀对他很溺爱,但该有的管教和劝诫还是有的。

1916年,盛宣怀逝世。来自父亲的保护屏障一夜之间崩塌了,与之相应的是,盛恩颐受到的管制和约束也就此消失,封锁在这位纨绔子弟内心中的欲望野兽也趁机跑了出来。

父亲逝世,盛恩颐继承了巨额遗产,这还并不包括父亲留给他的奇珍古玩等。

盛恩颐到底是对自己的父亲盛宣怀怀有敬意的,他对父亲的丧事格外上心。

那时她的太太说:“父亲为皇室奔波操劳一生,去世后当用皇帝规格的葬礼来祭奠他。”

盛恩颐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大手一挥,拨下大约100万两银子举办父亲的葬礼。

盛宣怀的葬礼

这是一场轰动全上海的葬礼,无论是花费的钱财,还是动用的人力,都是前所未有的。那时出殡的队伍有几万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为逝去的盛宣怀送葬。

全上海的人都听闻了这件事,纷纷涌上街头,一睹这空前的“世纪葬礼”。

这场葬礼是盛家最后的体面和风光。

盛恩颐人生的转折点就在于父亲盛宣怀的离世,盛宣怀在世时还能稍微约束一下盛恩颐,每天还能按时上班工作。

父亲辞世以后盛恩颐彻底放飞自我,工作也不管不顾,家里的生意更是撇着不管。

没有自主能力的盛恩颐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每天喝花酒、赌钱成了他必须做的事,从此每天浑浑噩噩,很少意识清醒。

盛恩颐每天花钱如流水一般,没多久就要续一房妾室,并且每个妾室都会配有一套单独的宅院,其余吃穿用度包括佣人全部由他负责,开支相当巨大。

最让他一掷千金的就是赌,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抽大烟根本花不了几个钱,一个人就算抽再多大烟一天最多也就是十几块大洋,这其实还构不成让他倾家荡产的因素。

上海旧时赌场

但是赌钱就不一样了,他为了赢得巨额赌资弥补内心的空虚,增加成就感,每天都会到赌场走上一遭,有人听说他有钱,便设局邀他前来,结果可想而知,这份虚荣让他一场赌局就输掉一百栋房子。

但这对盛恩颐来说算不得什么,他真正想得到的就是别人艳羡的目光,还有身边所有人的恭维,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每个人都拿他当作取款机,身边的酒肉朋友无数,都是奔着分一杯羹而来。

排场无度 家财散尽

那时的盛恩颐年纪不大,但是极爱给自己搞排场。

非要将自己做得“了不起”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虽然在他人看来,这件事可能蠢笨无比。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名人总是有着“第一”的名头,来彰显他们非凡的成就。

不拿其他人来说,就他父亲而言,就有众多“第一”的头衔,如成立了第一个勘矿公司,再如建造了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等。

盛恩颐的豪车

盛恩颐这个富二代狂妄自大,也不甘落后,也用了个“第一”来标榜自己。那就是他买下了中国第一辆奔驰汽车。

他极爱坐这辆车出门,不仅是因为这辆豪车能彰显他的尊贵,还因为他特意定制的“4444”车牌照,能醒目地给别人带去“盛家四公子出门了”的信息。

不仅如此,他还“别出心裁”地将这辆车换成了银的,上面还刻意地镌刻上了他的大名,大概是想要向全上海滩的人宣告这辆车的主人是他吧。

这样的行为在明眼人心里就是幼稚且无聊的。盛恩颐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满足自己不可一世的虚荣心理。

上海民国时期的当铺

盛恩颐除了好玩乐之外,还特别喜欢追随潮流。那时上海流行跑马,他一人就养了有75匹马。

为了圈养这些珍贵的马匹,盛恩颐雇佣了专门的饲养员对它们精心照料。

据传言说:光供给这些赛马的伙食就比当时一个普通人家的伙食要贵。甚至还有人说:“盛家一匹马,穷人家的一个月的粮。”可见其背后的财务开销有多大。

盛恩颐肆意地挥霍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丝毫不懂得节制。他不仅用钱粉饰着自己的牌面,还用钱满足自己的荒淫,让自己沉溺在“温香暖玉”里。

妻妾成群 吸毒豪赌

作为盛家的天之骄子,盛恩颐家世显赫,自然也得配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

最终他娶了时任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但纨绔的情感是淡薄的,有了年轻貌美的正妻之后,他仍然不满足,后来盛恩颐又陆续娶了四房太太。

盛恩颐的情人们

他自己挥霍无度不说,为了不让自己的情人们住在一起产生矛盾,他给每个情妇都配置了进口的轿车和花园洋房,再雇佣相应的壮丁和女仆,这又是一笔巨额开销。

奇葩的是,家中已有如花似玉的美眷,盛恩颐仍旧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换女朋友跟换衣服一样。

因为盛恩颐出手实在是阔绰,上海滩里贪财的女人没有不肖想和他共度春宵的。

挥霍金钱的快感让盛恩颐的欲望难以满足,他渐渐吸上了大烟,并沉溺于豪赌。

这“两毒”是能够让人倾家荡产的东西。但他不知所谓,毫无顾忌,依旧挥霍着日渐减少的白银,白银不够了就开始变卖家里的奇珍古董和金银珠宝。

作为要继承家族企业的盛恩颐当然还要经营父亲留下来的部分产业。

那时他出任汉治萍公司的总经理和中国通商银行的经理,拿着极高的薪水。但他终日沉溺玩乐,无心经营。

于是盛恩颐聘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宋子文来当秘书,每天宋子文都要向他汇报工作。

盛恩颐每日忙于玩乐和吸食鸦片,天天熬夜导致第二天中午才能醒。宋子文只好迁就他,每天干坐在盛家的客厅等到他醒来再进屋汇报。

盛恩颐懒散惯了,醒来了床也不想起,就这么一边吸食鸦片一边听宋子文的工作汇报。草草批几个文件就算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

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

一边是无心经营工作,盛家企业收益暴跌,一边是挥霍无度造成的金钱窟窿,再大的家业,在这样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也会渐渐挥霍殆尽的。

在上海滩路人的眼中,盛恩颐最败家的一次,是在一夜之间,就将北京路黄河一带,有着一百多幢房子的弄堂,全部输给了浙江总督的儿子卢小嘉。

这吃喝玩乐抽五毒俱全尚且是他私生活上的混乱,但他中年卖国求荣,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抗战时期,盛恩颐在上海设立了宏济善堂,不要看名字里带着“善”字,就认为它是个扶贫济困的机构。

它没干什么好事,是日本侵华期间贩卖鸦片和其同类物的机构。

1944年,这个机构在“清毒运动”的镇压下关闭了,但它贩卖的物品对于国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盛恩颐中年时期钱财挥霍得差不多了,暗中和日本侵略者合作,赚取黑心钱。

这不仅有悖于良心道义,也严重损害了民族利益,是要受到历史批判和人民的谴责的。

盛恩颐晚年生活惨淡,与从前挥金如土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父亲去世后盛恩颐分到的万贯家产就这样在毫无节制的挥霍中变得所剩无几了。

宏济善堂旧影

没有人会同情他的遭遇,也许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下场是他咎由自取。

抗战后期,因为遭军阀敲诈、日寇侵吞钱财,盛家的财产所剩无几。盛恩颐为了维持日常开销,明面上开办药堂,暗地里却帮日本人贩卖鸦片。

挥霍殆尽 晚年凄惨

即使是座金山,按照盛恩颐的方法也早就败得干干净净。

抗战胜利后,他私下和日本人同流合污的丑闻被曝光最终,他被日本人抢走的财物没有发还,而是收归了国民政府。

晚年盛宣怀

那时不少人对他的遭遇心生哀叹,但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气愤和对他卖国求荣行为的失望。

作为众人难以企及的存在,自出身盛恩颐便处在人生巅峰:名门世家,首富之子,慈禧赐名。

但只是短短20年,盛家这个庞大的家族就垮了,不能说原因都在盛恩颐身上,只能说他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他晚年生活非常贫困。有一天,他和同样是败家子的李鸿章之子李厚甫,一同来到了公园的门口,但谁也买不起门票,只能两两相望,低声哀叹。

宏济善堂戒烟部

这场景着实令人唏嘘不已,声名显赫的李鸿章和盛恩颐的子孙怎落得这般境地!

盛家的家财的确是见底了,但盛家家大业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盛恩颐手里还有不少房产。

但不巧的是,解放后,国家的土地政策发生了改变,私人占有的土地都要缴纳高额的税费。

盛家的房产很多,又遍及全国各地,盛恩颐已经没有钱来负担高额税费了,最后那些房产都划给了国家。

晚年时的盛恩颐十分落魄,尝尽了妻离子散和被抛弃的痛苦,从一个人人都围绕的“太阳”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沙砾。

并且所有的房产也都当作赌资赔了出去,盛恩颐晚年时不知道住在哪,没有固定住所,只能住在唯一没被变卖的祠堂里。并且因为穷苦,身无分文,晚年的盛恩颐不得不戒掉所有不良嗜好。

盛恩颐没有任何生存技能,因为在年轻时候,时间都用在了花天酒地上,他的日子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每天吃不上三顿饭是常事,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加上年迈,他更是吃饭都成了问题。

最后留给盛恩颐的就只有苏州留园门口的几间祠堂老房子。

幸而祠堂里供奉着盛家的祖宗才没被没收,盛恩颐尚且还有一处容身之所,不必流落街头。

1958年,曾经的天之骄子孤独地死在了留园的祠堂里,无人问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作孽不可活,盛恩颐哪怕有父亲一半的努力都不会落得这步田地,但归根结底还是童年时期过分地溺爱,让他丧失了自己的思想,亿万家财哪怕留下几栋宅院,也不会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发愁。

其实对于守财老祖宗是很有经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身养性,不铺张浪费。

盛恩颐则是背道而驰,所以仅他一代人就毁掉三代人的基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盛毓邮和家人

死去的盛恩颐不会知道,因为钱财被他挥霍一空而被迫辗转到日本求生的儿子盛毓邮和儿媳妇任芷芳拿起了菜刀,在路边摆摊挣钱谋生。

他们和家境贫寒的普通人一样,起早贪黑卖油条,对前后反差强烈的生活毫无怨言。

这一对小夫妻从小摊小贩做起,慢慢积攒钱财,后来开了小吃店。

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盛毓邮最后在东京塔附近的东御城门开办了一家有七层楼面的新亚大饭店,身家过亿。

盛毓邮夫妇

白手起家能有如此成就,或许是骨子里就有着盛宣怀的经商天赋。

这对父子的命运坎坷,命轨相背离。一个生来便是天之骄子,但晚年生活贫困,一个中年白手起家,晚年身家过亿。这命运的差异竟是如此讽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家大族的风光并非是永恒的,它很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常开不败的花,也没有永久的富贵年华。

来源:玉宇清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