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赋能安全升级:新时代燃气场站智慧化建设路径探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01:18 1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天然气在城市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连接气源与用户的核心枢纽,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与城市发展。然而,传统场站普遍面临智能化水平不足、应急响应滞后、数据孤岛等痛点。在此背景下,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天然气在城市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连接气源与用户的核心枢纽,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与城市发展。然而,传统场站普遍面临智能化水平不足、应急响应滞后、数据孤岛等痛点。在此背景下,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手段。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智能化燃气场站的建设路径与创新应用。

安全风险突出
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场站设备老化、人工巡检疏漏或第三方施工破坏等因素,易引发泄漏事故。据统计,我国城镇燃气事故中约 30% 源于场站及管网问题。传统依赖人工的 “人防” 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安全管理需求。运营效率低下
场站设备分散、种类繁多,SCADA 系统多以静态数据监测为主,无法实时联动设备状态与环境参数。人工抄表、手工台账等操作耗时耗力,且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制约了精细化管理水平。数据价值未充分挖掘
场站涉及 SCADA、GIS、客服等多系统,但系统间数据标准不一、接口封闭,难以形成协同效应。海量运行数据未能有效转化为决策依据,导致气源调度、设备维护等环节依赖经验判断,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智能传感网络
通过部署激光甲烷遥测仪、压力 / 温度传感器、智能阴极保护桩等设备,实现场站设备状态、环境参数(如燃气浓度、水位、振动)的实时采集。例如,济南安子坡 LNG 储配站采用近百台激光甲烷云台,结合无人机巡航,实现场站 360° 无死角监测。数字孪生技术
基于 BIM 建模与 GIS 数据,构建场站三维虚拟镜像,实时映射物理场站的动态变化。宁波华润兴光燃气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将设备运行、安防监控、工艺流程等信息集成展示,支持远程故障诊断与应急演练。智能巡检与运维
依托巡检机器人、AI 视觉识别技术,替代人工完成设备点检、泄漏检测等任务。深圳计通智能开发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结合 RFID 技术实现资产动态追踪,支持 AR 辅助维修与 VR 培训,显著降低人工干预风险。预测性维护
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健康度评估模型。例如,广州燃气集团通过智能调压设备系统,实时分析压力波动趋势,提前预警设备故障,将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维护。应急指挥协同
整合视频监控、报警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 “监测 - 预警 - 处置” 全链条应急体系。海勃湾区智慧燃气平台通过 AI 风险模型,将隐患处置时间从 “天级” 缩短至 “分钟级”,2024 年成功化解 479 起潜在事故。广州燃气集团:全场景智慧化运营
自主研发智慧巡检装置与智能调压系统,集成 SCADA 平台实现数据互通,荣获 “2024 年度广东省科技奖”。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运营效率提升 20%,安全事故率下降 35%。济南智慧燃气平台:城市级管网 “一张网”
整合全市 13 个系统数据,构建 “智慧大脑” 实现管网动态监控。通过激光巡检车、地下监测终端等设备,将人工巡检效率从 5 公里 / 日提升至全管网覆盖,重大事故归零。海勃湾区:隐患处置的 “闪电战”
依托物联网与 AI 技术,打造自治区首个智慧燃气管理平台。2024 年平台告警响应时间仅 37 分钟,完成老旧管网改造 152 公里,户内泄漏风险降低 70%。

随着全球首个综合管廊智慧运维国际标准(2024)的发布,燃气场站智能化将迈向更高阶段。未来,场站有望实现 “无人化值守 + 远程协同控制”,通过数字孪生与 AI 决策,构建 “自感知、自优化、自决策” 的智慧生态。同时,氢能、多能互补等新技术的融入,将进一步拓展燃气场站的功能边界,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

结语
智能化燃气场站建设是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燃气行业正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以智慧化手段筑牢安全防线,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小岳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