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书界,他说自己是第二,没有人敢说是第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07:25 1

摘要: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陈仲山将自己多年的《曹家将》书道传授给了儿子。这部结合了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的大型书目成为了陈清远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他不仅完整继承了父亲的技艺,还对传统的书目进行了系统整理,把原本零散的唱段整合成结构严谨的长篇评书。

小学二年级时。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他播讲的评书《烈火金刚》,可惜只播了4天,收音机就不播了,而他的名字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陈清远1923年出生在沈阳城南的红陵堡子(现在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来自一个曲艺世家。他的父亲陈仲山是东北地区非常有名的东北大鼓艺人,擅长说唱长篇书目。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陈清远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六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登台表演,十五岁正式挂牌演唱东北大鼓,开启了他长达五十年的艺术生涯。

这些早期的舞台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基本功,还让他对传统曲艺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他后来转向评书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陈仲山将自己多年的《曹家将》书道传授给了儿子。这部结合了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的大型书目成为了陈清远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他不仅完整继承了父亲的技艺,还对传统的书目进行了系统整理,把原本零散的唱段整合成结构严谨的长篇评书。

1945年后,他在佳木斯、哈尔滨等地的茶馆书馆演出,凭借扎实的气息控制技巧——也就是所谓的“喷吐”功夫——以及生动传神的表演,迅速赢得了东北农民的喜爱。田间地头的演出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基层观众的审美需求,并逐渐形成了“以说为主,以表为辅”的表演理念。

1957年,陈清远加入了锦州市曲艺团,这标志着他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转型。在这段时间里,他突破了传统大鼓的表演形式,将东北大鼓的韵白技巧与评书的散白叙事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鼓书白”风格。

这种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曲艺的韵律美,又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使《隋唐演义》《大西唐》等传统书目焕发了新的生机。他还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在书场表演中常常穿插历史考证、地理沿革等内容,这种被称为“书外书”的创作手法既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也提升了评书的文学价值。

八十年代,随着评书艺术媒介的转型,陈清远展现了前瞻性的视野。1982年,他为抚顺、锦州两家电台录制了《曹家将》评书,将原本需要一年半才能说完的长篇巨制精简为108讲广播节目,开创了长篇评书广播化的先例。

在改编过程中,他运用了“顶针续麻”技巧,通过设置悬念保持听众的兴趣。1985年,他与女儿合作的电视评书《三请樊梨花》,首次将戏曲身段融入评书表演,在辽宁电视台播出后引发了轰动。这些创新不仅扩大了评书的传播范围,也为传统艺术注入了现代活力。

陈清远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他坚持每天研读史籍方志,将《资治通鉴》《地方风物志》等典籍内容化用于评书创作。他对《曹家将》的改编历时二十余年,先后七易其稿,将原本侧重武打场面的传统书目深化为展现家族兴衰的历史长卷。

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的作品兼具娱乐性和思想性,既能满足普通听众的审美趣味,又能经得起知识分子的推敲。

在评书界,陈清远以“帅美精奇”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表演既有相声的诙谐机敏,又有戏剧的张力节奏,还独创了“拟物声情”技法——通过音色变化同时表现多个人物对话。

这种突破传统“一人一角”的表演方式,在《萧飞买药》等短段中达到了巅峰,单口表演却能营造出群戏的舞台效果。业内评价他的艺术“传神拟物声情并茂,绘色模声引人入胜”,这种多维度的表现手法深刻影响了东北评书的发展方向。

社会评价方面,陈清远在八十年代已被公认为评书界的标杆人物。1988年,中国曲协辽宁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从艺五十年纪念活动,官方认定他为“评书、鼓曲艺术大师”。民间听众更是将他与袁阔成、单田芳等大家并列,认为他“气韵独特,贯口绝佳”,尤其在长篇书目的驾驭能力上堪称典范。

遗憾的是,由于早期录音技术限制和资料保存意识不足,他的大多数现场表演未能留存,仅有少量广播录音传世,这成为评书艺术传承的重大损失。

家庭传承方面,陈清远也非常重视艺术血脉的延续。他的儿子陈朝江继承父业,在评书表演中延续了“大鼓白”特色;女儿陈丽洁则致力于整理父亲遗作,将《曹家将》等经典书目进行数字化保存。

晚年时,他系统总结了“陈派评书”的要诀,强调“七分说三分演”的核心准则,这些理论著述为后辈提供了重要的学习范本。2010年代,“陈派评书”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了其艺术体系的历史价值。

纵观陈清远的艺术人生,从大鼓艺童到评书大师的蜕变,折射出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曲艺的转型轨迹。他坚守传统技艺精髓,同时也主动拥抱时代变革,在书目改编、表演创新、媒介融合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尽管大量作品未能传世,但其开创的“陈派评书”仍在东北地区薪火相传,见证着民间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小道消息说他的大量作品为什么没有传世,相传他去世后家中着了一把大火。把他的磁带都给烧了,同时锦州电广播台想转播他的作品,但是他的家人要价太高,最后也没有播出,不知道这条线消息是真是假。

来源:忆时光的天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