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匹丝绸换来的跨国体验?唐朝贵族真的很会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1 21:44 1

摘要:仔细参观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人,肯定对博物馆里部分藏品很有印象,甚至很好奇,博物馆里有部分陶俑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明细区别于汉人,那么这些外族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数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国的“黑人们”。

仔细参观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人,肯定对博物馆里部分藏品很有印象,甚至很好奇,博物馆里有部分陶俑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明细区别于汉人,那么这些外族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数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国的“黑人们”。

其实、馆藏展品中的黑人在唐朝开始就是一个群体了,而且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昆仑奴”。在唐朝人的地理概念中,“昆仑”泛指的范围很广,从东南亚到非洲的广袤地域都被纳在了这个范围内。所以大概率上、所谓的“昆仑奴”指的就是从这些地域买卖而来的奴隶。

从《旧唐书·南蛮传》中可以发现,大概在公元631年、才开始出现“卷发黑身”奴隶的记载。当时日本、新罗、林邑等国派遣使者到唐朝朝贡,林邑国(今天的越南)使者给唐太宗进献了“卷发黑身”的奴隶,昆仑奴从这个时候正式登场。

一、昆仑奴从何而来?

当时的唐朝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了,国际贸易繁盛,尤其是海上贸易。按照一些史料记载,昆仑奴的来源大概三条路。

第一路是以阿拉伯商人为中介。

他们主要用盐从东非部落交换一些非洲战俘,这些战俘被厚重的铁链锁在阿拉伯商人的船舱底部,随着其他将要出口到中国的货物一起,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中,经印度洋漂流数月,最终到达广州港,而到达目的地后,能存活下来的黑人奴隶可能不到十分之三。

第二路是以吐蕃商人为中介的。

我们都知道、陇右道是唐朝时非常重要的行政区域,它的辖域面积非常广,总面积比今天的甘、青、宁、新几个省份的面积之和还要大,南边更是连着吐蕃,是唐朝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市场和交通枢纽。

地域的划分,为吐蕃和唐朝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极大优势。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当时的吐蕃人从现在的印度南部,大量抢夺黑人族群,然后翻越喜马拉雅山,把这些黑人奴隶低价卖给给陇右道的商人,主要换取布匹、瓷器等货品。

有资料记载说:“吐蕃驱黑口至鄯州,市绢二十匹”,这里的“黑口”指的就是黑人奴隶,而且价格也相当低廉。这些黑人奴隶被卖到陇右后,当地的商人还要为他们打上标签、再将他们转卖到全国各地,这时的昆仑奴已经彻底演变成一种商品在市场流通。

第三路是以岭南商人为中介的。

越南北部的区域在唐朝时被称为交趾,当地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所以当时很多土著都成了被买卖的奴隶。那个时候、岭南的官吏贵族们,用五匹绢布就能买一个吃苦耐劳的昆仑奴,这个价格甚至还不如一头健牛的价格。低廉的价格、让昆仑奴买卖市场一度开始繁荣。

二、谁在买卖昆仑奴?

其实、古人远比我们会享受生活,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当时的贵族们都热衷于三大喜好: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干苦力的、做家务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都集齐了。所以、当时都是以是否拥有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这些仆佣来作为身份象征的。

据说、在天宝年间,长安西市已经开始设置专供昆仑奴交易的市场了,被称为“昆仑肆”。昆仑奴的市场价格也在波动。在刚开始兴起时比较便宜,后期甚至飙升到“百绢难求”的价格,按照当时的物价折算,相当于150多石稻米,而这些稻米足够几十口口之家吃两三年了,可见其价格之高。

据一些野史记载,当时的宁王李宪一人就养了一百多个昆仑奴,而后期拥兵自重的安禄山,竟然还有黑人护卫队。当然、这些说法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和具体出处,但是侧面可以看出、当时昆仑奴市场的活跃情况。

三、昆仑奴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古代昆仑奴只是做做家务、干干苦力,其实并不止于此。看家护院、苦力杂役这些已经没法满足唐朝贵族们的需求了。

比如说、当时宁王专门饲养有西域进贡的狮虎,而这些驯兽工作就是由昆仑奴来承担的。还比如说、一些皇室贵族用昆仑奴试西域贡酒、看有没毒;除此、昆仑奴还承担一些杂技表演等工作。

四、昆仑奴最后去了哪儿?

我们都知道,《清明上河图》将北宋的繁荣景象复刻在一张卷轴上,上边的人物形态都清晰可见。按理说、昆仑奴这种与众不同的群体应该会出现在图卷中,但是我们在这幅图画上没有看到过昆仑奴的身影。在盛唐盛极一时的昆仑奴,转眼就消失在宋朝了吗?那么他是怎么消失的呢?

第一个原因,可能跟唐武宗当年大规模灭佛运动有关。被视为“妖僧护法”的黑人也遭遇连带屠杀。日本僧人圆仁当年来到唐朝,他可能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所以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写道:“黑身者曝尸西市,三日不绝臭”,这里的“黑身”大概率指的就是黑人奴隶。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和当时的汉人基因融合了,尽管唐律规定“奴产子永为贱籍”,但是不排除黑人奴隶和汉人结合的可能。据说有“脚小趾甲分叉”和“卷发”特征的人,他们的血脉里可能就带着某种基因延续。

《元世祖出猎图》

第三个原因可能真实性最强。到北宋的时候,南洋贸易的主要货品发生了变化,而且当时朝廷明文规定,要求严查奴隶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宋廷从根上杜绝这种交易。所以、昆仑奴渐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

尽管如此、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馆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关于元朝的一幅藏品上,竟然又出现了昆仑奴的身影,这幅由元代画家刘贯道创作的《元世祖出猎图》上,依稀可见两个骑着白马、面貌黢黑的黑人侍从。

难道、从宋朝历史被抹去的昆仑奴、在元朝又兴盛起来了吗?

来源:一观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