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31日,红船编辑部从胡德华治丧委员会得到消息,中科院软件中心原负责人、胡耀邦之子胡德华同志,于2025年3月30日晚,因病逝世,享年77岁。
胡德华
据公开资料,胡德华,湖南浏阳人,生于1948年,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三子。1986年开始从事科学研究,担任中科院软件中心负责人。1994年组建北京泰利特科技公司,从事金融、银行和办公室等软件系统的开发。
胡德华名字的由来
1948年11月,任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和徐向前等人正在太原战役的前线,当时正是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激烈的阶段。而在后方石家庄的胡耀邦夫人李昭,即将临产。就在此时,石家庄遭到敌方偷袭,身怀六甲的李昭在警卫员保护下,迅速转移。“母亲只记得被拉上一辆运煤车,跑了大概一两天,途中生下我。”胡德华最后自己推算,他应该出生在河北井陉,“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王的地方”。
由于家里已接连生下两个男孩,父母都望女欲穿,以至于他出生后,父亲直接从前线传话:“既然又是个男娃,也没什么好回去看的。”在父亲的失望中,胡德华默默地来到人间。不仅没有出生地,他还和其他兄妹一样,一直没有大名。
说起自己名字的由来,胡德华曾说,1950年春,川北地区获得解放,参加完“成都会战”的胡耀邦,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共川北区委书记。于是,胡耀邦拖家带口到了四川。在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胡耀邦的父亲看着一群都是小名没有“大号”的孙子,郑重地拿出家谱。
“爷爷宣布,我爸是‘耀’字辈,我们是‘德’字辈。家中‘德’字辈出生的男孩,以后按长幼分别叫平、安、发、财。”于是,胡耀邦的长子名为德平,轮到胡利利(胡德华小名),就是德发了。之后在北京上幼儿园,由于德发的“发”繁体字太难写,幼儿园老师自行将其改为胡德华。至于当时孩子名字叫什么,是否妥当,胡耀邦夫妇完全无暇顾及,听之任之。胡德华一家与父亲胡耀邦合影(资料图)
深受父亲影响
胡德华从小就跟父亲胡耀邦生活,深受父亲廉洁、正直的影响。
“文革”刚刚发动时,他还是一个高中学生。十年浩劫剥夺了他继续学习的权利,而且由于父母受迫害,他也受到了株连,被送到农村劳动改造。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他深知,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虽然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但胡德华从未因此谋求过任何特权。
在农村改造期间,他坚持自学科技知识,1974年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学。1977年毕业后报考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但因几分之差未能录取。中科院有很多胡耀邦过去的老部下,但他没作过任何暗示要求给予照顾。胡德华与父亲商量后,决定留在南京工作。
当时胡耀邦正任中组部部长,胡德华的做法也是对父亲工作的支持,有利于父亲开展工作。此后,胡德华一直留在南京工作,并与当地一位军队干部之女结婚,直到1986年底才调至北京,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在一所大学担任普通教师。后来,胡德华又调到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86年,他开始从事科学研究,曾担任中科院软件中心负责人。1994年组建北京泰利特科技公司,从事金融、银行和办公室等软件系统的开发。
提起父亲胡耀邦,胡德华有说不完的话,但胡德华说得最多的就是改革和求真。
2013年5月,胡德华在江西井冈山接受专访时曾表示,“改革需要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大慈悲”,“我们不能躺在30年前的改革成果上睡大觉,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思路。”为了纪念父亲,胡德华此前收集温家宝、曾庆红、胡启立、费孝通等20多位作者追忆胡耀邦的文章,编写《我心中的耀邦》一书。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