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为啥突然不火?本地人曝5大现实原因,句句扎心太真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03:39 1

摘要:去年夏天,淄博的夜晚还飘着孜然和炭火的香气。街头巷尾挤满了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烧烤师傅手里的肉串在炭火上翻飞,油星子滋滋作响,连烧炭的小哥都被熏成了"黑脸包公"。可如今再走进淄博,那些排着长队的网红烧烤店门口冷清了不少,有位干了十年的老店老板抽着烟叹气:"以

去年夏天,淄博的夜晚还飘着孜然和炭火的香气。街头巷尾挤满了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烧烤师傅手里的肉串在炭火上翻飞,油星子滋滋作响,连烧炭的小哥都被熏成了"黑脸包公"。可如今再走进淄博,那些排着长队的网红烧烤店门口冷清了不少,有位干了十年的老店老板抽着烟叹气:"以前忙得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现在下午三点还能眯个午觉。"短短一年时间,淄博烧烤到底经历了什么?和几位本地烧烤师傅聊完才发现,背后这五个原因,每个都扎心得很。

第一刀:网红来得快散得更快

最开始带火淄博烧烤的,就是那些举着自拍杆的大学生。他们拍下小饼卷肉串的吃法,配上"人间烟火气"的文案,视频播放量动不动就破百万。可新鲜劲一过,网红们转头就去拍淄博的"非遗市集"了。有个老板苦笑着说:"上个月还有主播来店里拍'挑战吃100串',这几天全跑去拍老中医正骨了,咱这炭火炉子哪有推拿床吸引人?"

第二刀:同行比客人涨得还猛

最夸张的时候,便民市场的白菜摊都改成了烧烤店。有个东北来的老板花90万租下六间店面,把其中五间全摆上塑料凳,号称"淄博烧烤航母"。结果开业不到两个月,隔壁又开了三家更大的店。现在整条街的房租从5万涨到15万,连装孜然的罐子都涨价了,可客人却不够分了。有家老店算过账:以前每天能卖8000串,现在降到3000串还保不住本。

第三刀:半成品砸了金字招牌

为了应付暴增的订单,不少新店玩起了"聪明招"。把肉串提前烤到半熟冻起来,客人点单再回炉加热。有位济南来的游客吐槽:"吃到的鱿鱼像橡皮筋,问老板为啥和视频里不一样,人家理直气壮说'现烤等两小时你愿意等吗?'"老店师傅气得直拍大腿:"这么搞下去,淄博烧烤迟早变'淄博快餐'!"

第四刀:年轻人舌头变得太快

淄博最火的那阵子,小情侣约会都要发朋友圈定位烧烤店。可现在年轻人早转战新开的韩式烤肉和日式烧鸟了。有个00后说得实在:"小饼卷肉吃三回就腻了,人家新店能拍九宫格发ins,你家炉子再旺也就是个背景板。"更扎心的是,连外卖平台数据显示,淄博烧烤订单量被新冒出来的泰式火锅反超了。

第五刀:吃顿烧烤像在跑长途

外地游客算过一笔账:从北京坐高铁来淄博,车票钱够在老家吃三顿烧烤。有位上海姑娘晒出账单:"两天花了2800块,光打车费就够买台小烤炉。"最要命的是,除了烧烤街根本没地方逛。有游客戏称:"在淄博旅游就像参加'烧烤马拉松'——上午吃、中午吃、晚上换个店接着吃。"

站在曾经需要排队三小时的网红店门口,现在能看见隔壁贴着"旺铺转让"的告示。但老师傅们反倒松了口气:"总算能好好烤串了,不用赶着出餐,肉能慢慢煨入味。"也许这才是淄博烧烤该有的样子——炭火慢慢烧,肉串细细烤,就像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脾气,经得起大火爆炒,更耐得住文火慢熬。

来源:没特色搬运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