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茶饮品牌巨头从奶茶转向直奔烘焙赛道而来,烘焙产品从配角变成主角,真的能为饮品跑出第二条增长曲线吗?烘焙品牌与外来跨界品牌在主场作战,又会有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5.19-22来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
看2025第27届中国国际焙烤展,
get更多烘焙+新范式~
乐乐茶和LELECHA WONDER
新茶饮品牌巨头从奶茶转向直奔烘焙赛道而来,烘焙产品从配角变成主角,真的能为饮品跑出第二条增长曲线吗?烘焙品牌与外来跨界品牌在主场作战,又会有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最早一批的新茶饮品牌,乐乐茶以及其背后的奈雪的茶是吃到了“烘焙+茶饮”的市场红利的。
乐乐茶于2016年12月诞生于上海五角场,主打原创鲜果乳酪茶和软欧包,“茶饮+烘焙”这一模式在一开始就是乐乐茶的品牌基因,曾经还推出了红极一时的“脏脏包”,一个茶饮品牌,引领了烘焙行业的趋势,一时间成为年轻人争相追逐的对象。
但是从什么时候这种盛况开始渐渐消失了呢?
大概是从越来越多的特色茶饮品牌崛起,外加茶饮头部品牌开始加速下沉与加盟扩张开始,稀释了乐乐茶的独特性。产品创新不足,没有持续的情绪价值支撑,其高客单价的策略逐渐失效,2024年未达千店目标,门店增速放缓。
严重产品同质化和已经内卷到天花板的红海市场让曾经的“高端茶饮三巨头”奈雪、喜茶、乐乐茶都感觉到了“城门失火”的危机,开始积极寻找各自品牌的破局之路,然后大家的目光就不约而同的转向了烘焙赛道。
近些年,茶饮品牌开始集体“卷”烘焙,Tims强化咖啡+贝果同时开始创新其他烘焙品类,奈雪升级烘焙产品线同时加入轻食,茶颜悦色推出烘焙零食产品线,霸王茶姬、COCO、瑞幸等纷纷试水烘焙、甜品,星巴克更不必多说,贡献了不少出圈甜品,老烘焙品牌了...不管品牌想或不想,市场都在强势推动着茶饮与烘焙的融合。
乐乐茶以“脏脏包”基因抢占过烘焙市场先机,却又在新茶饮品牌纷纷加码投注“烘焙”的时候显得应对缓慢。
如今重新回归烘焙,大概除了看重烘焙产品线毛利率更高的同时,也是品牌希望借助烘焙重拾核心竞争力的自救策略。
有“脏脏包”珠玉在前,乐乐茶的转型或许不必那么坎坷:据乐乐茶消息称,其旗下品牌LELECHA WONDER烘焙工坊(主打手工现制烘焙品牌)核心单品月销过万(如核桃马里奥),上海世纪汇店月销售额超150万元,目前仍在打磨模型。
从茶饮+软欧包,到烘焙专门店,乐乐茶的产品演进也意味着品牌价值主张的重新塑造。而现制烘焙强调新鲜感和手作体验,也更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但是在烘焙行业也面临洗牌的如今,乐乐茶的烘焙战略布局会让它“逆天改命”吗?
诚然LELECHA WONDER烘焙工坊已经打了不错的前站,但作为模型店的试点,LELECHA WONDER烘焙工坊是否能大规模推广成功,力挽狂澜,仍处于待观察阶段。
但如果乐乐茶能通过关键点的把控完成布局,未必不会重回第一梯队宝座,例如:
供应链优化:解决现制烘焙的规模化难题,平衡品质与效率;
产品创新力:延续“脏脏包”爆款基因,开发健康化、地域化新品;
资源协同:强化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提升资源协同效应;
......
成功的乐乐茶或将为新茶饮行业开辟双引擎新模式,复合经营模式不仅提升门店坪效,还能拓展消费场景,增强品牌竞争力。
但乐乐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易。
对于连锁茶饮品牌来说,第一关就是供应链、门店面积分配、烘焙产品标准化与手工现制的结合等问题。
烘焙线供应链更加复杂多元,例如现制产品对冷链、仓储和配送时效的高要求,还有对于“特色”这个定位来说,还需要面临创意产品与标准化操作的平衡问题。而且增加烘焙产品需更大后厨操作空间、更多设备投入,团队人员的培训也需要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与消费者心智占领。
茶饮赛道卷向极致,品牌需直面本土烘焙品牌与跨界对手的双重竞争。
另一方面是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如何打破“乐乐茶=茶饮”的固化印象,赋予顾客乐乐茶烘焙产品“专业、特色”的认知,让消费者在想要购买烘焙产品时候第一时间与品牌对应,才是茶饮品牌转型的重要课题。
曾经凭“茶+烘焙”在茶饮赛道打出了差异化,如今转型烘焙如何在烘焙赛道构建品牌独特性?全新的供应链与产品研发的挑战如何应对?初期转型可以吃到消费者尝鲜的流量红利,但是消费者的长期接受度是否稳定?
......
烘焙市场的问题或许在于更新迭代的“淘汰赛”,需要更新的技术工艺加持、更细致的市场洞察与更完善新颖的店铺运营模型。但是从整体市场增长来看,烘焙行业的体量还远未到顶。
从新茶饮跨界到烘焙主场,乐乐茶的转型既是品牌基因的回归,亦是市场倒逼的突围。然而,高毛利背后暗藏高门槛,唯有在供应链、创新与运营上构建护城河,方能在烘焙红海中站稳脚跟。
来源:慧哥可真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