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5点,浦东川杨河畔微风轻拂,日出将至。英国人李程举起手机,准备记录下这一美景。“今天我是特意来看日出的。”他的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喜爱,“川杨河是浦东的母亲河,我早就为她着迷了。”这份热爱,正是他为川杨河景观提升奔走的动力——此前他在社交平台发起川杨河改造意见
掌柜:李程(Lee·Parks)
地址:杨浦区创智天地
清晨5点,浦东川杨河畔微风轻拂,日出将至。英国人李程举起手机,准备记录下这一美景。“今天我是特意来看日出的。”他的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喜爱,“川杨河是浦东的母亲河,我早就为她着迷了。”这份热爱,正是他为川杨河景观提升奔走的动力——此前他在社交平台发起川杨河改造意见征集,网友们的踊跃留言让他备受鼓舞:“这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体现,作为中国女婿,我要用这种‘入乡随俗’的方式为上海的发展出一份力。”
川杨河畔的“洋面孔”
事实上,李程的身份远不止“意见征集者”。作为全球领先跨国基础设施公司AECOM的执行董事、景观实践技术团队负责人,他早已是上海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洋专家”。
今年7月,世博水环品质提升工程一期正式开工,以“人民水岸、活力水环”为核心的规划广泛关注,其中“一环四带四心八景”中,就有“川杨杉影”。而早在半年前,李程就带领团队与政府部门、设计院、社区居民紧密对接,为川杨河提升规划搭建框架。
“能开通水上公交吗?”“想实现桨板自由!”宠物友好区、儿童乐园、咖啡酒吧、草坪帐篷……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建议,不仅打开了设计团队的思路,更让李程感受到了上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条“父母那一代因开挖川杨河相遇结婚”的留言,深深触动了他:“这条留言让我看到了川杨河承载的情感记忆,也给了我更多跑现场的动力。”
今年盛夏,李程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川杨河畔。他步行从华鹏路出发,沿河南行至博华路,过“陈桥”后又转到北岸,一路拍照、记录、访谈、问询。树荫下斗棋闲聊的老人、河道边健身散步的居民,这幅“依河而居、傍河而息”的生活图景,让他对这条河流有更深刻的理解。“川杨河不仅是一条流淌的水道,我要把它打造成为承载记忆的幸福岸线。”李程说。
与河流结缘半生
“小时候,我帮父亲建了一个花园池塘,让我对河流、湿地这些水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李程回忆道。他出生于英国伦敦东北部埃塞克斯,因为热爱自然和设计,三十多年前考入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主修景观设计与植物科学,将兴趣变成了终身事业。
2001年,李程随一家英国工程公司来到中国,先后参与了宁杭高速公路、天津海河滨水区等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足迹遍布南京、天津、深圳、上海等地,并搭建起专业的景观设计团队。2004年,他选择定居上海浦东,一住就是21年,已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浦东”。这些年来,他见证着上海在河道治理与“滨水打造”上的持续投入,城市滨水空间面貌日新月异。“我能参与其中是莫大的荣幸。”李程感慨,“中国在建设更绿色、可持续的城市,我很庆幸能贡献专业知识。”
把生活过成设计的一部分
在同事眼中,李程是个把“工作融入生活”的“工作狂”,但他却笑称“工作就是玩”。工作日的清晨,他总会骑着自行车出门,他笑称自己是“不惧风雨的伦敦仔”——先骑车到黄浦江边的渡口,乘轮渡到杨浦区,再转地铁前往位于创智天地的办公室。“开车上班虽然方便,但会错过很多细节。”李程觉得骑车和乘轮渡能让他更真切地观察城市的布局、设施,“灵感往往就藏在这些日常里。”
他还在办公室所在楼层的户外平台,亲手打造了一个小型屋顶花园。这里既是他和公司年轻人畅谈职业规划的场所,也是他通过互联网与全球专业人士沟通工作的空间。
生活中的李程,拥有“儿女双全”的幸福家庭,他还把对上海的热爱写进了歌曲里。前不久,他创作并录制了《城市感》,碧云绿地涟动公园、川杨河等熟悉的场景都成为灵感来源。
如今,李程最期待的,就是世博水环工程建成的那一天。“到时候,我要带着家人一起去‘遇见’‘川杨杉影’,看看这条我们共同参与打造的河流,绽放出怎样的新光彩。”阳光下,这位“老浦东”的笑容里,满是对上海的眷恋与期许。
通讯员:宋圣柠
新民晚报记者:梅璎迪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