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孔子的智慧之语,可套用在农业机械化上再恰当不过了。说句实在话,我这个年纪的人,年轻时可是见过不少“单干”的场景,那画面真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孔子的智慧之语,可套用在农业机械化上再恰当不过了。说句实在话,我这个年纪的人,年轻时可是见过不少“单干”的场景,那画面真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小时候,村里每到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得全家出动。大人小孩齐上阵,弯腰插秧、挥镰割稻,累得腰酸背痛。那时的农业机械?别说拖拉机了,连手扶式播种机都没见过。我爷爷常说:“单干靠的是人多好办事。”这话没错,可也别忘了,要是没有铁锹、锄头这些简单的工具,单干效率能有多高呢?
回过头来看历史,中国的传统农业一直依赖人力和畜力。这种模式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有所改变。我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公社化运动兴起,大家集体劳动,确实提高了效率。但问题在于,那时候的生产工具依然落后,农业机械化几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农业机械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打个比方吧,你想让一辆拖拉机跑得快、走得稳,它得有结实的轮胎、强劲的发动机,这些都需要钢铁厂、橡胶厂这样的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再比如联合收割机,它不仅需要精密的机械加工技术,还需要电子元件的支持。所以,农业机械化绝对不是农民单干就能实现的,它得依赖整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说到工业化,咱们不能不提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随着经济腾飞,各种农机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最初的简单播种机到后来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再到如今的无人驾驶植保无人机,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业发展的推动。就拿我们村来说,从前靠人力种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就勉强糊口;现在有了机械帮忙,同样的地里产出翻了好几倍,而且省时省力,谁不高兴呢?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单干真的跟农业机械化没关系吗?”答案当然是有关系的。单干虽然不能直接带来机械化,但它却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那些大型农业机械又怎么普及开来呢?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得不牢,高楼大厦怎么建得起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单干要想真正发挥出效益,还得借助于工业的力量。比如说,过去农民自己种地,常常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和技术指导而亏本。但现在有了工厂生产的化肥、农药,再加上先进的灌溉设备,单干也能变得高效起来。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是让单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几年前,我家承包了一片果园,起初还是按照老办法施肥浇水,结果收成不好不说,还浪费了不少资源。后来听朋友建议,买了几台智能滴灌系统,配合手机APP远程操控,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产量也大幅提升。这不就是工业成果惠及农业的最佳例证吗?
再看看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你会发现农业机械化确实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农业强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强大的工业基础。反观一些欠发达地区,即便推行了单干政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业支持,农业机械化始终难以普及。
总而言之,单干与农业机械化看似无关,但实际上密不可分。单干提供了实践的土壤,而工业发展则为机械化铺平了道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样道理,只有当工业想象力融入农业生产中时,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单干与农业机械化的结合呢?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自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