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说天价彩礼,就有人指出这一招是“彩礼一出,一朝回归解放前”,也有人说是“富了晚辈穷了父辈”。甚至会因为彩礼高,造成光棍娶不上媳妇,造成“讨妻难”,那些光棍村,不正是这种恶性循环下的产物吗?
一说天价彩礼,就有人指出这一招是“彩礼一出,一朝回归解放前”,也有人说是“富了晚辈穷了父辈”。甚至会因为彩礼高,造成光棍娶不上媳妇,造成“讨妻难”,那些光棍村,不正是这种恶性循环下的产物吗?
其实相对于彩礼过多的省份上海、广东,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这里一般约定俗成的彩礼是30万左右,不过,紧排其后的并不是原来的北上广深这种排序,而是江西和甘肃,因为这两个省份的彩礼钱基本在25万到35万之间,与上海和广东的经济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并且如果再深挖,这两个地方的大额彩礼,几乎都指向了农村中的偏远地区。
为啥偏远的农村彩礼的价格那么高呢?
首先,好不容易养大的女儿,谁都希望嫁个好家庭。但农村孩子的家庭穷一些,所以心里就会想要的多一些,毕竟钱在自己手里或者在自己孩子手里,孩子不会吃亏,更不会吃苦。
其次,男女比例失衡,让农村单身的多数成为男性,为了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想法,只能不惜重金娶个媳妇。但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剧,很多女孩都不愿意嫁到穷乡僻壤。也就是只见女孩嫁出村,没见汉子娶进门的情况,造成了穷地方汉子扎堆。要想从扎堆的穷汉子里脱颖而出,彩礼自然要加码。
最后就是攀比心了。攀比也有两种,一种是民俗上的攀比,一种则是为了面子。在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家庭,农村的父母想趁着女儿出嫁的机会,多要一些彩礼来改变自己的后半辈子,当然,对于有儿子的家庭,也不排除有拿彩礼救济儿子的。但不管出发点如何,如果不跟当地彩礼的风,多多少少会被村里人笑话,都会觉得是不是女儿有啥问题。
其实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彩礼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女方要的,一个是男方给的,最后一个就是大伙攀比的。
女方要的:和农村小伙子结婚,可能没有城市里的住房,也没有城里稳定的工作,也没有城市小伙子的家庭条件或者学历。因为如果婚前能够看到城市小伙子置办的财产,就能为自己的婚姻吃颗定心丸。毕竟车子房子都在那摆着呢。所以更多的女孩家庭要彩礼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彩礼来度量男方的财力,以及和女孩一起过日子的决心。
男方给的;在农村,也有富裕的家庭。双方定亲的时候,男方家庭直接就会给女方彩礼,根本不用要。只要是这样给彩礼的,基本都是按照当地标准的上限给的。男方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是显示家庭的富庶,一个则是让女方好好嫁过来,不要因为经济的问题而有所动摇。
大伙攀比的:绝大多数的天价彩礼其实都是大伙攀比出来的。谈对象就要先谈钱,没有钱,就啥也别谈。听说别人家姑娘嫁人给了10万彩礼,我家不但不能低于10万。而且要更多,然后下一家,下下一家呢?一家更比一家多,就是这样出来的。回头看,彩礼已经超过了当初最风光的村里的那家,但要想再降到那家最初的水平,已经不行了。
其实,要了高彩礼的,并不意味着以后就幸福,在新的家庭中地位就更高,而不要彩礼的,或许地位更加独立,这也是很多女性追求的。
如今,民法典已经来了,但并不意味着要彻底禁止彩礼。只是让彩礼这一民俗,回归本质,让多数人都能接受。而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所以,民法典只是对“天价彩礼”进行约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双方没有完成结婚手续,或者虽然领了证但没有共同生活在一起,亦或者男方真没能力给彩礼,是可以拒付彩礼或者要求返还彩礼的。这样,从法律的意义上,对农村天价彩礼的灰色地带有了灵活的规定。在法律上有约束,让婚姻回归原本的纯粹,不是很好吗?您说呢?对于彩礼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文末留言,一起参与讨论。
来源:锄禾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