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重刷《父母爱情》,看到王海洋和石冰冰签字离婚那场,弹幕炸锅:十三年情书、四年异地、一起挨过插队饿肚子的苦,最后输给一句“她不想回国”。
“原来再长久的婚姻,也抵不过一张绿卡。
”
昨晚重刷《父母爱情》,看到王海洋和石冰冰签字离婚那场,弹幕炸锅:十三年情书、四年异地、一起挨过插队饿肚子的苦,最后输给一句“她不想回国”。
我直接关电视,蹲阳台点了一根烟——这哪是狗血,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爸妈史。
石冰冰不是坏女人。1969年她从上海被扔到东北,雪地里刨红薯,手指冻得跟红萝卜一样,还是把唯一的手套塞给王海洋。1977年王海洋先考上北大,她复读一年进复旦,火车站道别,她把围巾拆成两半,一人围一段。1983年结婚,新房是复旦宿舍,隔壁就是水房,冬天尿桶都结冰,俩人抱一起也不觉得苦。
转折点是1986年王海洋公派出国,石冰冰陪读。
国外第一份工资是她赚的,中餐馆端盘子,手指被砂锅烫出大水泡,王海洋蹲在厕所给她挑破,边挑边哭。
后来王海洋学完要回国,石冰冰已经拿到公司offer,经理追她,绿卡也在招手。
她犹豫过,买了两张回国机票,王海洋先走了,她在机场把另一张退了。
这一退,家就散了。
剧里没拍的是,石冰冰拿绿卡那天,一个人去吃了碗小杨生煎,边吃边吐,吐完把离婚协议寄回济南。
王海洋收到信时,儿子王太平才五岁,问妈妈怎么不回家,他答不出,半夜抱着孩子去操场转圈。1996年正式签字,王海洋只要儿子,别的全给石冰冰。
她留美,进硅谷,后来嫁总经理,生俩混血娃,脸书照片全是笑。
王海洋回烟台,评副教授,工资八百,白天上课,晚上给太平洗尿布,手抖得拿不住杯子。1997年偶遇江亚菲,老同学,旧相好,一个丧偶,一个离异,凑一起像是救命。
江亚菲也不是白月光,她脾气暴,嫌王海洋炒菜放太多油,王海洋嫌她打麻将太晚,俩人吵着吵着就把证领了。
可吵归吵,江亚菲把太平当亲儿子,王海洋发烧,她背着他去挂急诊,鞋跑掉一只。
日子就这样磕磕巴巴过了下去。
剧外更狠。
导演孔笙说,原型就是编剧刘静的亲哥。
刘静她哥真离过,前妻真留美,真拿了绿卡,真没再回来。
刘静写剧本时,她哥坐在旁边一根接一根抽烟,说:“别美化我,也别丑化她,大家就败给日子。
”播出那天,他哥没看,跑出去钓鱼,半夜回来问了一句:“电视里,我把儿子带大了吗?
”刘静点头,他哥转身进屋,门一关,传出抽泣。
所以别再问“石冰冰值不值”。
换你,一边是洗不完的尿布、评不上的职称、回不去的故乡,一边是年薪十万刀、经理送车、机场快速通道,你怎么选?
时代把两道门同时推开,只不过她先迈脚。
王海洋也没错,他要的是热炕头、孩子哭、爹妈喊、烟火气,哪怕钱少一点,夜里能听见呼吸。
错的是命运非要他们同时选,且只能单选。
最后一集,王海洋和江亚菲老了,在阳台晒太阳。
江亚菲嫌他打呼噜,他嫌她煮汤咸。
石冰冰没再出现,只托人捎来一张哈佛毕业典礼照片,她站在两个儿子中间,穿红裙子,笑出一口白牙。
王海洋看完,把照片夹进《古代汉语》教材,合上,拍拍封皮,像合上整个青春。
婚姻这东西,熬得过贫穷、异地、绝症,却常常输给一次“谁先放手”。
放手的人未必赢,留守的人未必输,但孩子得从头适应“妈妈不在”的事实,这才是最锋利的刀。
剧可以重播,人生不能倒带。
来源:诗园觅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