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将父亲3800元救命钱用作手机游戏充值,娃手机上瘾太可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21:07 1

摘要:看到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来自四川自贡的一名12岁的小男孩,居然将亲朋好友捐赠给他父亲3800元的救命钱,在自己玩游戏时全部充值花光。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看到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来自四川自贡的一名12岁的小男孩,居然将亲朋好友捐赠给他父亲3800元的救命钱,在自己玩游戏时全部充值花光。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男孩父亲黄某,十几年前妻子就已过世,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这么多年,黄某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娃,非常辛苦,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的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多年积劳成疾,他不幸倒下了,并且还患上了不治之症,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是脑瘤晚期;

因为家境贫寒,除去医保费用,剩下的治疗费都是亲人七拼八凑给他自发捐赠的,全部在黄某的手机上。

在他去世后,他的哥哥本想着拿这笔钱来结算剩余的医疗费用,没想到这笔钱居然不翼而飞。

最终查出原来是被侄子拿去手机充值,在黄某住院期间,他12岁的儿子一边在医院守着病重的父亲,一边不忘投入忘我的玩游戏,拿手机一笔笔的充值,通关解锁,将父亲的看病钱也挥霍一空。

黄某的哥哥对侄子这种行为非常痛心,所好的是经过层层追踪,游戏公司最终决定全额退款,但是这件事并没有结束,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控制手机的使用,这些都应该给有孩子的父母敲响警钟。

现在十个家长有七个半都对孩子玩手机非常不满,直言,孩子拿起手机玩起来六亲不认,看见手机比看到亲娘还高兴。

一位亲戚的孩子非常喜欢玩手机,书包里装着,抽空就玩,晚上作业也是草草的完事,赶紧就打游戏,经常半夜被窝里的灯还亮着在玩。

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玩手机?

他说:我感觉游戏懂我,身边的人对我比较严厉,只有玩手机才能找到自我。

游戏成瘾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可怕,不仅亲子关系薄弱,而且孩子会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毁掉一个健康孩子的人生。

我们不禁会疑惑,为什么小小一个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这么大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上述12岁男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为母亲早逝,他内心是缺乏母爱的关怀的;

而需要养家糊口的父亲,要在工地上终日劳碌,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情感关爱给到孩子,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内在的情感得不到回应,只好将目光投入到手机游戏中,在里面体会到通关、层层打怪中带来的成就感和精神鼓励。

冰山理论指出,孩子沉迷玩手机只是冰山上可以看到的那一部分,在冰山下其实隐藏的是孩子价值观的缺失,深层是孩子违背满足的心理需求。

第二,大脑被多巴胺劫持

因为孩子从父母亲人那得到的关爱不够,自身的能量不足,所以他们会从别的地方寻求养分,即便这种“养分“是有毒的,会上瘾的,孩子也无法抵抗游戏的诱惑。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希望被认可、点赞、关注,而手机游戏里的“可变的奖励模式”、新事物、社交认可等认为设计的功能,极大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大脑被手机、被头脑中的多巴胺劫持了,产生上瘾的行为。

第三,家长是“镜像源“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大人会焦虑。研究显示:76%沉迷手机的孩子,父母其实也是“低头一族”。

儿童行为学发现,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很多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

尤其是父母在实行“双标“时,一边打骂孩子不让玩手机,一边自己却机不离手,沉迷在刷短视频的快乐中无法自拔,孩子就会愈加对手机也产生好奇和依赖。

脑神经学家Gary 在研究手机上瘾对大脑的影响,他惊奇的发现,手机上瘾的大脑神经发生了变化,健康的大脑外观饱满、纹路清晰,而成瘾的大脑,前额叶退化样子,大脑萎缩像是一颗干枯的核桃;

这会导致孩子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多巴胺系统失调,造成大脑结构性损伤。

《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一书中提到,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孩子脑白质异常,脑白质就是常说的髓鞘,是传导神经信号的物质;

当这个物质被破坏,或者髓鞘太薄,会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变慢,由此还引发心理健康、行为和神经等方面的问题。

而一个孩子长期沉迷手机游戏或者社交软件,他体内的皮质醇和多巴胺含量就会提升,内啡肽、催产素和血清素下降,孩子就会感到压力大、幸福感不强,这也是玩完游戏容易空虚无聊的原因所在。

孩子所处的时代和我们不一样,所以惧怕手机,不让孩子玩手机是不可能的事,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也会发现,孩子对于手机是无师自通。

那么,家长如何更好利用手机,让孩子从中获取不一样的东西,而不是皮质醇的增加,多巴胺的过度释放而上瘾呢?

第一,尽量延迟使用

2岁以下的孩子,坚决不让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

2—5岁的孩子,在成人的监护下,每天至多不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要对内容进行监控,和孩子讨论沟通所看的内容;

等到孩子满足三点需求:拥有自我情绪调节力、社交技能和时间控制能力时,可以给孩子一个手机。

第二,要学会控制使用手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机比开车还要危险,开车需要成年后去正规驾校学习后方可上路,手机的使用不可陷入,要不不给,要不直接扔给孩子一个手机的认知误区。

在交付手机前:

√和孩子认真聊一聊,手机是用来干什么的?

√大人的意愿,希望孩子拿到手机做什么?

√订立家庭公约,禁止玩手机的家庭区域、哪些时间?

在交付手机后:

√像陪练汽车一样,孩子使用手机的初期,定期做好监控,孩子聊天内容;

√越早介入,必要找专业人士帮忙,干预孩子对手机成瘾;

√改变环境,阻止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对手机的过度渴望。

第三,给孩子一个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根本原因是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

家长对孩子多点关爱,少点吼叫,不强制中断手机和孩子的联系,让孩子建立和手机的正确联系,在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中,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孩子手机上瘾怎么办,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来源:豆芽妈妈育儿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