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川河畔的垂柳刚抽出新芽,在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房村村委会的飞檐下,已响起《辕门斩子》的激昂唱腔。这座毗邻古栎阳遗址的村落,打造的“庭院说事”议事品牌,将协商阵地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让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在“家长里短”中转化为幸福清单,实现了用“微协商”撬动“大治
石川河畔的垂柳刚抽出新芽,在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房村村委会的飞檐下,已响起《辕门斩子》的激昂唱腔。这座毗邻古栎阳遗址的村落,打造的“庭院说事”议事品牌,将协商阵地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让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在“家长里短”中转化为幸福清单,实现了用“微协商”撬动“大治理”的良好目标,探索出了一条“议题从土中来、办法从议中出、幸福从干中来”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议事堂里听秦韵,唱响银龄共治新乐章
每周六,村委会文化活动室里秦腔的悠扬曲调飘荡在空中,点燃了群众对乡村善治的向往。“唱罢秦腔,喊上几嗓子,我们这些‘文化网格员’就要对村民之间的矛盾进行详细地调解了。”村里爱唱秦腔的李大爷说道。
这是房村激活 “银发”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与鲜活实践。近年来,房村创新基层治理体制,以创新活用群众文化活动为抓手,以村内退休干部、教师、医生、文化艺人等乡村能人为主体,把“秦腔茶话会”变成“银龄议事会”,使“戏台上的角儿”转变为“治理中的骨干”,让“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更加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心底。
协商管道通家门,点燃乡村生活新变革
“过去烧柴火,满屋子烟熏火燎,经常把人呛出眼泪来,现在只需要动动手指,轻轻地扭扭开关就能烧水做饭,省事省力又省钱。”房村的王大姐摩挲着崭新的不锈钢灶台,看着新刷的白墙高兴地说道。
“煤改洁”工程进入房村前,不少村民都不熟悉相关政策。村两委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开展“庭院说事”,村干部们耐心地为村民解读“气化乡村政策”。天然气入户只有3898元的安装费,气价执行居民阶梯价,壁挂炉每年节省3吨燃煤,彻底打消了村民“壁挂炉费电、气价贵不贵”等关乎切身利益的顾虑,迅速响应政府政策,使“煤改洁”工程快速推进。算完经济账,养殖户老李第一个签字:“省下拾柴火的工夫,能多喂两头猪!”三个月后,300户天然气管道蜿蜒入户,取代了柴火垛与蜂窝煤,一样的烟火气,但是村民们过上了不一样的好日子。
庭院议出新产业,激活集体经济新发展
在房村,“庭院说事”绘出产业发展新图景。村民们在集思广益、汇聚众智、群策群力中找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益之路。村民代表在充分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举手表决的形式,通过了成立某保洁公司的决定,以“村办企业+入股分红”的模式,探索村集体公司化改革。
据了解,该保洁公司与多家公司签订涉及170余万的保洁服务委托协议,约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成立村级层面的保洁公司,是房村创新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旨在走出一条集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增收致富时代新路。
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这“三商量”为武屯街道房村谱写基层治理“协奏曲”注入了强大动力。当每一次庭院说事都成为基层治理的“大力量”,每一次协商都能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房村人的幸福密码,就藏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里。
本文来自【中国航空城阎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