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颗卫星支援缅甸抗灾,释放明确信号:可民可军,一切尽在掌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21:22 2

摘要:3月28日,缅甸境内发生7.7级地震,我国第一时间调度14颗在轨遥感卫星助力缅甸抗灾,国产民用卫星彰显大国科技硬实力。

3月28日,缅甸境内发生7.7级地震,我国第一时间调度14颗在轨遥感卫星助力缅甸抗灾,国产民用卫星彰显大国科技硬实力。

14颗遥感卫星的紧急调度,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可以民用,也可以军用,一切尽在掌握,包括某些国家的军事部署,都是“透明的”。

一旦战争来临,我们可以调度的卫星数量破百,敌人将无处遁形!

缅甸地震发生后,为了更好的了解地震灾情,对地震后的损毁做出科学评估,同时配合救援队展开救援工作。

3月29日下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在轨卫星,共安排14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观测,卫星成像20次,获取灾后有效数据16景,共享历史数据3景,第一时间为国家部委及相关单位提供灾情状况第一手资料信息。

根据报道可以看出,光学卫星"高分一号03"卫星灾前3月16日采集画面,与灾后"资源一号02D"卫星3月29日采集画面对比,地面建筑物损毁严重,跨江大桥坍塌。

缅甸地震,中国一次性调动14颗卫星进行观测,一个简单的操作,便向外界透露出了我们国家巨大的战争潜力。

世界上有能力一次性调度14颗在轨卫星的国家屈指可数,而卫星观测具有"上帝视角",除了对农业、林业、国土、抗灾等具有实用价值外,在军事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缅甸地震,我们的民用资源卫星一次性便轻松调动14颗,无意间向外界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一切尽在掌握,谁要是敢和我们玩“阴”的,先问问天上的卫星答不答应。

一个国家的抗灾能力,能很好的体现出其快速反应能力,这次调度14颗在轨卫星的做法,也算是“秀肌肉”了。

说起我们的遥感卫星,就不得提一下更清晰的"吉林一号"了。

“吉林一号”可不是一颗卫星,而是由上百颗高清卫星组成的卫星群,属于恐怖级别的存在。

截至2025年3月,长光卫星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经过20多次成功发射,我们已经实现了117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大约每30分钟,就有一颗“吉林一号”从我们头顶飞过,我们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5~37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年覆盖3次、中国一年覆盖9次的能力,为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遥感观测服务,堪称“上帝之眼”。

“吉林一号”虽然属于民用,但却可以全程追踪美国航母,实时直播美军F22飞行,就问牛不牛?

下图:拍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连地面的行人都可以看到。

美国白宫、五角大楼清晰可见。

“直播”飞机起飞。

现在的高科技战争,谁掌握了信息权,谁就更有可能获胜。而大量观测卫星的使用和部署,使我们拥有了“洞穿一切”的视角,敌人的部署调度都一览无余。

发现就意味着摧毁,这就是卫星的威慑力。下图: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卫星。

一场缅甸地震,14颗在轨遥感卫星助力缅甸抗灾,一次小小的调度,释放出“很不好惹”的强烈信号,这“肌肉”秀的好威武。

注:信息来源于央视网

来源:史无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