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无数英勇事迹和精神丰碑仍熠熠生辉。在南京大屠杀这段民族惨痛记忆中,有一位外籍保险从业者以非凡勇气和人道精神,挽救了数以万计中国人的生命,他就是被称为“保险业的拉贝”的爱德华·施佩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无数英勇事迹和精神丰碑仍熠熠生辉。在南京大屠杀这段民族惨痛记忆中,有一位外籍保险从业者以非凡勇气和人道精神,挽救了数以万计中国人的生命,他就是被称为“保险业的拉贝”的爱德华·施佩林。
施佩林,德商是一家上海保险公司的德籍员工,一位长期被中国保险史研究所忽略的真实英雄。与约翰·拉贝一样,他毅然留在沦陷前的南京,加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担任总稽查一职。尽管他已年逾六旬,却以惊人的胆识和坚定的信念,日夜奔走于腥风血雨之中,从日军的屠刀下保护无辜平民。拉贝在日记中写道:“施佩林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虽笑言其“文理不通”,却盛赞他是“委员会的堡垒”。
施佩林与中国渊源甚深。一战期间,他曾作为德军士兵在中国服役,后于青岛战役中被日军俘虏,羁押长达四年。这段特殊经历或许加深了他对战争残酷的认知,也埋下了他对中国人民深切同情的种子。南京陷落后,他没有选择撤离,而是毅然留下,组织起一支由中国志愿者组成的稽查队,承担起维护安全区秩序、阻挡日军暴行的重担。
1938年秋,南京画家张伯钧为表达感激,特意绘《猛虎图》相赠,赞誉施佩林如猛虎威武、似仁人慈悲。按中国传统,施佩林属虎,这份礼物不仅象征敬意,更承载着南京市民最朴素而真挚的感情。此前,中国政府亦授予其红蓝白色采玉勋章,表彰其卓越贡献。
在施佩林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保险职员的职业素养,更是一种跨越国界、超越职责的人道主义担当。他曾对外坦言:“在80多起案件中,我被中国平民找去,把闯进安全区房子里强奸女人和女孩子的日本士兵赶出去。办这种事情我没有任何困难。”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
1938年1月,滞留南京的国民政府野战救护处人员拜访施佩林。他脚穿布鞋、物资匮乏,仍庄严鼓励对方:“现在敌人所占领的,在贵国全面积中,不过百分之几,你们惟一的出路,只有抵抗,否则恐怕要做奴隶!”一番话令闻者动容,几近泪下。
1938年3月,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特致信施佩林,表彰他“以人道主义精神所做出的富有成就的和勇于牺牲的工作”。这位保险人的义举,不仅受到中国人民感念,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然而遗憾的是,相较于拉贝,施佩林的姓名与事迹在主流历史叙述和中文学术研究中仍显寂寥。目前仅有如南京大学张生教授等少数学者予以关注。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打捞这段记忆,补全中国近代保险史中这温暖而英勇的一页。
保险的本质是守护与互助,施佩林以行动诠释了保险精神的最崇高形态。他不只是“保险业的拉贝”,更是一位值得被写入中国抗战史、保险史和人道主义史册的国际义士。在回望苦难、珍视和平的今天,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致敬那些在至暗时刻燃起人性光芒的人们。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