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调解得既专业又负责!不仅请了农技专家来划分责任,还及时采取措施挽回农户们的损失。”3月29日,谈到对调解结果的评价,天门市蒋场镇代巷村的村民汪运年连连称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邱玲鹏 肖慧婷
“他们调解得既专业又负责!不仅请了农技专家来划分责任,还及时采取措施挽回农户们的损失。”3月29日,谈到对调解结果的评价,天门市蒋场镇代巷村的村民汪运年连连称赞。
当天,“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采访活动走进天门市,探访该地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站)运行,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治理的生动实践。
采访团在天门市蒋场镇采访。记者 周光洁 摄
科学定责化干戈
2024年5月,蒋场镇代巷村种田大户周某雇佣无人机、余某雇佣农药喷洒车在同一天对承包的玉米田喷洒除草剂。三天后,邻近三户村民发现稻田秧苗出现叶片干枯、生长停滞现象。由于喷洒当天持续刮风,受害农户认为这是无人机、喷洒车操作不当导致农药漂移所致,要求周某、余某全额赔偿。
调解员查看农户受损情况。资料照片
“我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但当时分不清谁的过失大,我也没有办法。”余某说,不巧的是,他和周某均使用同一种除草剂,无法分清是谁的农药洒到了其他田里。两人短时间难以和受害农户达成赔偿协议。随着矛盾激化,村综治工作站无专业条件来定损定责,随即报请蒋场镇综治中心介入,组织更多职能部门参与调解。
“播种秧苗的最佳时机还差几天就过去了,农户们特别焦急。为了不耽误农时,镇综治中心成立调解专班走访排查受损情况,并组织农户们复种,由余老板先行出资垫付种子和化肥钱。”天门市司法局蒋场司法所所长胡凤说。
受损秧苗(右侧)。资料照片
在镇综治中心的组织下,50多家受损农户的田地得到及时复种,保障了下一季度的收成。
同时,调解专班通过“专家+科技”精准定责,引入农科院专家鉴定、无人机飞行数据溯源,破解证据采集难题,确保责任认定科学公正。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余某担0.3万元,周某承担1.3万元。综治中心同步协调镇农技站提供补种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实现了“事了人和”。
当事人签署调解协议。资料照片
矛盾化解“治已病”更“防未病”。此次调解结束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无人机植保作业的农户,进行案例宣传,提醒他们规范操作,防止类似矛盾问题再次出现。
断指索赔巧化解
2024年初,随着年关将近,蒋场镇家家户户进入了灌香肠、腌腊肉、备年货的时节。这天,蒋场镇某村村民张大姐如往年一样带着买好的猪肉来到邻居王大娘家,准备用她家里的绞肉机做肉馅。绞肉完成后王大娘会收取3-6元手工费。
由于王大娘正在忙碌,一向爱干净的张大姐在等待间隙发现绞肉机里有些许肉末残留,便动手清理起来。
突然一声尖叫,传来了张大姐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是准备操作绞肉机的王大娘没发现张大姐正在清理机器,王大娘不小心接通了机器电源。张大姐的右手被卷入机器中,4根手指被绞断,经司法鉴定构成八级伤残。
对以缝纫维生的张大姐来说,这次意外让她很难继续从事缝纫工作,她和家人多次找到王大娘老两口讨说法,索赔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
“就是要了我们的命,我们也只拿得出5万元。”面对不小的赔偿金额,年近八十、靠儿子们接济和3亩耕地养老的老两口几乎不吃不喝,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事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介入,实地走访座谈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都上了年纪,希望通过调解方式合理快速解决,但是双方对事件中各自责任划分又存在很大分歧,特别是赔偿金与心理预期落差很大,确实给我们的调解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和挑战。”蒋场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武力说。
“刚开始调解时,双方当事人情绪十分激动,我们便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沟通开导。”蒋场司法所所长胡凤说。
蒋场镇综治中心组织司法所、派出所、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乡贤等多次分头上门调解,从两家人三代世交的关系劝解,并出示类案判决计算法定赔偿上限,将“讲情理”与“释法理”相结合。
调解现场,当事人现金支付赔偿。资料照片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解沟通,双方当事人终于在第四次调解时达成一致,王大娘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分别从长沙、广州赶回天门,当场现金支付了全部赔偿款。
“事后我们向民政部门咨询了相关救助政策,帮助张大姐办理了残疾人证,镇人社中心多次联系企业帮助寻找合适岗位,镇村干部也多次回访双方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蒋场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武力说。
这场调解不仅让矛盾成功化解在基层,还大大缓和了两家的邻里关系,避免事态恶化,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三级联动筑平安
在田间地头上边补种边调解纠纷,在村民家门口‘背靠背’化解矛盾,都是天门市推动三级综治中心(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的实战缩影。
采访团在天门市综治中心。周光洁 摄
2022年3月和5月,天门市委常委会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全力推进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站)建设。2023年底,全市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均已建成并实质化运行,村居综治工作站实现全覆盖。
天门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该市综治中心,政法委、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卫健委等18家市直单位实行常驻,市总工会等6家群团部门实行轮驻,其他市直部门由“中心吹哨”随叫随驻,实现了多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结合实际,天门市综治中心设置了医疗纠纷等5个专业调委会和律师工作室等专门工作室,搭建了“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工作平台。
乡镇综治中心以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为常驻单位,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络员机制,全面形成工作联动、矛盾联处、问题联治等协同机制。常态化落实法律顾问定期坐班制度,及时帮助解决涉及法律方面的突出矛盾风险。
据介绍,“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天门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站)共排查矛盾纠纷1729件,化解1701件,化解成功率98.38%;组织动员500名警力以及近3000名平安志愿者强化治安巡逻、街面屯警、应急处突,一幅以平安为底色的和谐长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纠错】编辑:邱玲鹏
来源:内蒙胡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