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发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多见于犬、猫、野生或流浪的哺乳类肉食动物,如狼、狐狸、獾、蝙蝠等,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发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多见于犬、猫、野生或流浪的哺乳类肉食动物,如狼、狐狸、獾、蝙蝠等,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又名恐水症。目前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
二、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携带狂犬病病毒的野生或家养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犬类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猫。在自然界中狂犬病病毒也曾见于狼、狐狸、蝙蝠等动物。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传人途径。
三、狂犬病有哪些传染方式?
1.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
2.被患狂犬病的动物舔舐黏膜、破损的皮肤;
3.较罕见的是通过移植了狂犬病病人的器官或组织而感染狂犬病毒。
四、得了狂犬病会有哪些表现?
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最终死于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病程可分为以下几期:
(1)潜伏期:暴露至发病前的无症状时期,一般1-3个月,极少数长达1年以上。
(2)前驱期:出现早期临床症状,如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发热等,部分患者暴露部位会出现痒、麻及蚁行感等,还可能无端的恐惧、焦虑、激动、易怒、神经过敏、失眠、抑郁等,一般2-10天。
(3)急性神经症状期(兴奋期):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3天。有两种表现,即狂躁型与
麻痹型。狂躁型的典型表现是恐水、怕风,可能会咬人、抓人、流涎、多汗;麻痹型则常表现为四肢无力、麻痹。
(4)麻痹期:逐渐进入安静状态的时期,痉挛停止,渐趋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如肢体软瘫、斜视、下颌下坠、口不能闭、缺少表情,进而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等,进入昏迷状态呼吸骤停,最终死亡。一般6-18小时。
五、狂犬病如何治疗?
狂犬病发病后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包括:
(1)立即开展规范暴露后处置和全程疫苗接种。
(2)单室严格隔离病人,尽量保持病人安静,减少光、风、声的刺激,狂躁时用镇静剂。
(3)加强监护治疗,维持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等生命支持。有脑水肿也以脱水治疗。
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3月31日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