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最荒诞的寓言,莫过于一只聒噪的来自大洋彼岸的“流量洋猴子”撞进东方文化的五彩斑斓的花果山。这位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的美国主播,在外国网站上像超级巨星般拥有3700万订阅者,他叫IShowSpeed。以他特有的亢奋姿态闯进成都宽窄巷子时,像极了《
互联网时代最荒诞的寓言,莫过于一只聒噪的来自大洋彼岸的“流量洋猴子”撞进东方文化的五彩斑斓的花果山。这位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的美国主播,在外国网站上像超级巨星般拥有3700万订阅者,他叫IShowSpeed。以他特有的亢奋姿态闯进成都宽窄巷子时,像极了《西游记》里初到蟠桃园的孙猴子——眼睛瞪得溜圆,恨不能把每片青瓦都装进他的直播镜头。
这个戴着熊猫眼罩、举着盖碗茶手抖如帕金森的万里之遥的外来客,活脱脱是面行走的哈哈镜。他在火锅前辣得直跳脚的模样,倒让我想起当年马可·波罗吞下第一口麻婆豆腐时的那副窘态。可当这厮捧着折耳根龇牙咧嘴,竟让我品出几分文化碰撞的深意:就像四川人把百草熬成火锅底料,我们何尝不是把五千年的家底烩成一锅,专治各种水土不服?
这位“甲亢主播”的奇妙旅程,活脱脱是部倒放的《马可·波罗游记》。在少林寺比划的那几记“猴拳”招式,倒比正版猴拳更像峨眉山的常常跳上美女肩头掀吊带的那只泼猴;对着豆汁儿挤出的痛苦面具,让老北京们笑出眼泪——这哪是喝豆汁儿,分明是吞了整座紫禁城的晨雾。最绝的是他穿花袄的造型,活像年画里走失的散财童子,愣是把民俗美学播成了后现代艺术展。
可别小看这场情景剧般的文化碰撞。当715万外国网友跟着他的镜头在豫园数瓦当,在锦里啃兔头,在故宫摸铜狮时,在茶馆被烫得甩头,中国故事正以最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传播。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那些胡商驼队,当年带着丝绸与香料,今日驮着流量与表情包。只是这次,我们不再需要马可·波罗式的“东方想象”,直播间里烫嘴的盖碗茶,比武当山云海更真实可触,更让人忍俊不禁。
有人嗤笑这是“文化马戏团”,我倒觉得这是面照妖镜。当“甲亢哥”被采耳师傅的鹅毛撩得失声尖叫,屏幕那头的外国网友何尝不是在经历一场文化针灸?那些刻意摆拍的旅游宣传片,反不如这厮被辣得涕泗横流的模样来得真切。毕竟真正的文化震撼,从来都是直击胃囊与泪腺的。
看他在雨中的宽窄巷子被粉丝围堵,恍然惊觉这竟是场双向的文化狩猎。我们围观他笨拙地摆弄筷子,他何尝不是在用镜头解构东方密码?只是这次,文化输出的主场悄然易位——当老外举着自拍杆跌进川剧变脸的戏台,五千年的老茶馆早已备好新茶,笑看这些数字游民在青石板路上踩出一行新的纹路。
临了想起他在少林寺学扎马步的滑稽样,活像只误入罗汉堂的澳洲袋鼠。可方丈捋须微笑的模样,倒让我悟出些禅机:文化何须正襟危坐?有时恰恰需要这些不着调的“文化黑客”,用夸张的表情包撞开认知的南墙。毕竟,能让3700万订阅者跟着尝豆汁儿的酸爽,这传播效率,怕是郑和的宝船都要甘拜下风。
夜色渐浓时,这位“甲亢唐僧”的取经路还在继续。只是这次西游的终点不是雷音寺,而是直播间里滚动的红心——当文化碰撞变成全民围观的电子烟火,我们终于学会用戏谑化解严肃,用荒诞注解深刻。毕竟,在这个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最动人的中国故事,或许就藏在老外被折耳根呛出的眼泪里。#甲亢哥把茶当美式猛灌被烫出表情包# #美国网红游中国 欧美网友齐破防#
来源:明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