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烈日下,河北邯郸的王大叔蹲在自家院子里,脚边堆着300多箱泛着冷光的钢丝球。两个月前他刷到某短视频宣称"钢丝球加工月入5万",如今却攥着发皱的合同欲哭无泪——这个号称"零门槛创业"的项目,让他赔光了6.8万养老钱。
烈日下,河北邯郸的王大叔蹲在自家院子里,脚边堆着300多箱泛着冷光的钢丝球。两个月前他刷到某短视频宣称"钢丝球加工月入5万",如今却攥着发皱的合同欲哭无泪——这个号称"零门槛创业"的项目,让他赔光了6.8万养老钱。
直播间里西装革履的"招商经理",用三组话术精准击中了王大叔的软肋:先展示"日赚2000元"的转账截图,再承诺"包教技术、包收成品",最后亮出伪造的央视采访视频。等大叔支付了2.8万设备押金,收到的却是三台锈迹斑斑的冲压机,生产出的钢丝球根本达不到合同里"304不锈钢"标准,而此时公司电话已成空号。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骗局在五金加工领域已成产业链。某维权群里178位受骗者中,86%都是50岁以上的农村创业者。骗子们深谙下沉市场心理:用"家电清洗""环保材料"等概念包装传统产品,收取19800-59800元不等的加盟费,提供的设备成本不足三千。更狡猾的是会在合同里埋设"质量验收标准由甲方制定"等陷阱。
这场骗局背后,是城乡信息差的残酷现实。当城市白领早已看透"无货源电商""手工串珠"等套路的今天,还有大量农村创业者被困在算法推送的财富幻象里。某平台数据显示,"农村创业"相关视频中32%涉嫌虚假宣传,但举报成功率不足7%。
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李教授指出:创业者务必查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签订合同时需明确退出机制,最关键的是——凡是要求"先打款后见面"的项目,99%都是骗局。您身边是否也有类似遭遇?欢迎留言分享您的防骗经验。
来源:郑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