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司法缠斗后,于3月26日迎来命运转折——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判决,宣告其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的罪名不成立。
韩国民意分裂,李在明被判无罪后跪地慰问山火灾民,却又遇袭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司法缠斗后,于3月26日迎来命运转折——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判决,宣告其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的罪名不成立。
然而,这场司法胜利的余温未退,李在明便火速将注意力转向另一场紧急危机——庆尚北道的森林大火。
这场山火已被确认是韩国史上第二大森林火灾,导致至少30人死亡,数万人无家可归,大量山林和历史遗迹被烧毁。
李在明的高调救灾行动迅速抢占舆论焦点,而总统尹锡悦的“沉默”则让民众愤怒发问:“尹锡悦到底在哪里?”
庆尚北道的森林火灾是韩国春季干旱和强风共同作用下的一场重大灾难。
截至当地时间3月29日,这场大火已烧毁2万多公顷山林,无数人流离失所,部分灾区的受灾家庭连基本物资都尚未得到保障。
火灾后,韩国社会对救援行动的反应充满了复杂情绪。
一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灾民对政府迟缓的应对表现出不满。
另一方面,韩国政界却将焦点转向了互相指责,甚至让预算争议占据了风头。
在宣判无罪的当天,李在明并未选择留在首尔庆祝胜诉,而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在义城市竹谷体育馆避难所,李在明跪地安慰一位因失去家园而痛哭的七旬老人,并承诺:“国家会包揽所有吃穿用度,请一定撑住。”这一场景迅速传播网络,成为关注焦点。
李在明的救灾行动不仅局限于慰问灾民,他还紧急调拨500顶帐篷,并号召增派军队协助灭火。
两天内,他马不停蹄地走访多地,包括安东、青松等重灾区。
然而,他的行动也成为舆论分裂的焦点。
一些灾民和支持者为他的行动叫好,甚至为他高喊“李会长加油”,但也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质疑,认为他的救灾行动更多是政治作秀。
有灾民直言:“拍完照就去灭火!”
从支持到质疑,李在明的高调举动无疑反映了韩国社会的两极化情绪。
3月27日,李在明在视察庆尚道山火灾情时,被一名男子用外套袭击了上身和脸。
这也足以表明韩国政坛和民意的冲突与混乱。
然而,作为在野党的领袖,他显然希望通过这次行动将司法清白转化为政治资本,为即将到来的选举争取主动权。
对比李在明的活跃表现,总统尹锡悦的沉默无疑受到更多批评。
截至29日,他对山火灾区的公开表态寥寥无几,具体救援行动更是乏善可陈。
这让部分民众直言不满:“尹锡悦在哪里?”在灾区,政府的反应显得迟缓,灾民的基本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满足。
尹锡悦的危机应对能力因此受到了严重质疑。
与此同时,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则将矛头对准李在明及其所属的共同民主党。
国民力量党指责共同民主党去年削减了灾害储备金的预算,从2.6万亿韩元大幅减少到1.6万亿韩元,认为这是导致本次救灾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对此,李在明反驳称:“现有资金完全足够救灾,但有人却在灾民垂死挣扎时搞权力游戏!”
实际上,灾害储备金削减是否真正影响到应急救灾行动仍有待商榷。
专家指出,这笔预算主要用于灾后重建,而非即时灭火行动。
执政党将责任推给在野党的行为,更像是一种政治操作。
本次山火灾难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成为韩国政坛的政治角力场。
在此背景下,李在明的高调救灾行动被解读为一场“危机公关”,旨在重塑其政治形象。
作为在野党领袖,他跪地慰问灾民、调拨物资、巡访灾区,以实际行动争取民心,为来年的大选布局。
反观尹锡悦,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在重大灾难中的表现却显得力不从心。
缺乏及时回应以及灾后资源调配的迟缓,让不少民众对其领导能力产生质疑。
对于执政党而言,这种信任危机可能会对未来选举造成负面影响。
央视新闻《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二审被判无罪》
来源:会吃竹子的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