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摩根基金掏出2470万真金白银自购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的消息,我端着咖啡的手突然有点抖。这场景太熟悉了——每次大机构摆出all in姿态时,市场总会上演同样的剧本:散户们欢呼雀跃冲进场,最后发现接盘的永远是自己。
看着摩根基金掏出2470万真金白银自购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的消息,我端着咖啡的手突然有点抖。这场景太熟悉了——每次大机构摆出all in姿态时,市场总会上演同样的剧本:散户们欢呼雀跃冲进场,最后发现接盘的永远是自己。
一、牛市幻觉下的四大屠宰场
中证A500确实是个好标的,覆盖消费、金融、科技、医药等核心赛道,摩根基金胡迪总监说的"新核心资产"也不是场面话。但问题在于,当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块肥肉时,狼群早就布好了陷阱。
我这十八年来见过太多次,牛市反而成了散户的坟场。总结下来有四大致命误区:
第一误区是"持股待涨"。就像2024年初那波500点行情,八连阳时人人以为自己是股神。但看看「紫天科技」的惨剧——8天涨20%后直接腰斩,多少人在温水煮青蛙中血本无归?
第二误区是"追逐热点"。我见过太多人跟着新闻买股票,结果发现新闻出来时机构早已布局完毕。就像现在中证A500被热捧,但你知道机构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调仓了吗?
第三误区叫"强者恒强"。去年新能源赛道多少人喊"这次不一样",结果呢?没有永远上涨的股票,只有不断轮动的资本。
最后一个陷阱是"超跌反弹"。总有人觉得跌多了就该涨,却不知道有些股票跌下去就再也起不来。就像「紫天科技」的走势图里,那些以为抄到底的人,现在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二、大数据照妖镜下的资本游戏
为什么散户总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因为你们在用肉眼跟机构的显微镜赛跑。看看这张「紫天科技」的机构资金活跃度图谱就明白了:
橙色柱体代表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看清楚了吗?除了最初那点零星参与,后面根本就是散户在自嗨。没有大资金托底的股票,就像没有地基的楼房,看着光鲜,塌起来要命。而大家手头股票如果最近也在震荡的话,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反过来看「瑞丰高材」的走势图就更有意思了:
机构资金几乎全程在线,股价才能翻两倍多。这不是什么技术分析能解释的,纯粹是资本的游戏规则——钱在哪里,行情就在哪里。
三、与狼共舞的生存法则
现在回到摩根基金自购中证A500这件事。胡迪总监说要用量化增强策略捕捉市场风格切换,这话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能用大数据算准买卖时机,你们散户行吗?
我这些年能活下来就靠三点:第一不看市场情绪,第二不猜涨跌方向,第三不赌价格高低。就像打牌一样,你能看到对手的筹码分布时,胜率自然不一样。
现在的市场就像个精密运转的赌场(注:此处为比喻),散户拿着蜡烛进场,却不知道墙上装满了热成像仪。那些看似偶然的暴跌暴涨,在量化数据面前都是写好的剧本。
所以别光盯着中证A500指数多优秀,要问问自己:当摩根基金用2470万下注时,你拿什么跟牌?是靠小道消息?还是看K线图形?抑或是跟着财经主播买买买?
记住,「紫天科技」和「瑞丰高材」这对孪生兄弟已经告诉我们真相:在这个市场里,不知道资金动向的操作都是赌博。而赌博的下场,澳门赌场门口那些卖房广告早就写明白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来源:我是概念爱好者